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板业面临优胜劣败竞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日报导】 (中央社记者张均懋台北二日电)–“台湾产品竞争力”专题报导之四近年来TFT-LCD面板业在台湾、韩国投入金额庞大的资本支出下,一线面板大厂与二线面板厂商已浮现强弱分明的局面,情势发展将使一线大厂未来在筹资扩厂上更具优势,相对二线面板厂在营运压力下,出现合并的机会将愈来愈高。

据知名显示器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统计,2004年至2006年3年内,全球面板厂资本支出约达300亿美元,相当新台币6000亿元以上,其中台湾面板厂在这3年内的资本支出将占整体支出达50%以上,金额将称冠全球。

台湾在面板产业上投入大笔资金,但各面板厂商的经营绩效却大不相同,以今年上半年各面板厂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上半年台湾5大面板厂亏损金额约达新台币285亿元,但华映、彩晶、广辉等3家二线厂商就占了232亿元,也就是说,整体面板厂亏损金额有8成以上来自二线面板厂。

二线面板厂的钜额亏损,导致股价创下近期新低,低迷的股价不利厂商在资本市场上筹资,同时也会提高厂商的负债净值比,同样不利向金融机构借贷,影响筹资能力,尤其在现阶段一、二线面板厂在体质上存在愈来愈大的差距下,二线厂商的处境恐将更形困顿。

大尺寸面板产品的激烈竞争,甚至延伸至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上,包括华映、彩晶、广辉、奇美电子等面板厂,纷纷将在生产大尺寸面板不具竞争力的3.5代厂,转作生产毛利较高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场,造成中小尺寸面板价格剧跌,此一情势也波及被动矩阵驱动的STN-LCD市场,造成TFT与STN产品价格同步下滑。

友达董事长李焜耀赞成面板厂商间进行合并,他指出,二线厂商在面临营运压力下,往往会采取较激进的订价策略,使市场上出现不合理的面板价格,导致面板价格波动过剧,但事实证明,二线面板厂此一作法对其本身更为不利;若面板厂合并,可以减少不合理价格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面板生产线发展至第6代玻璃基板1500*1850mm(毫米乘毫米)以上,庞大的设备金额与昂贵的上游材料,使得以第六代面板厂生产IT产品 (液晶监视器面板或笔记型电脑用面板),不一定具有成本优势,也就是说,过去从2代线发展至5代线秉持的“大就是美”法则,在六代线以上并不见得适用。

据外资机构分析指出,第5代玻璃每片价格约1.2万日圆,较第6代玻璃4.5万日圆,或第7.5代玻璃高达8万日圆高出数倍,同时再考量初期面板厂制程良率因素后,以更大尺寸基板生产IT产品并不比5代厂具有优势。另一方面,以6 代厂每片基板可创造3600美元营业额的19吋监视器面板,与每片基板可创造4600美元营业额的32吋液晶电视面板,甚至4950美元营业额的37吋液晶电视面板,均显示出6代厂的利基主要在生产液晶电视面板。

下游终端应用产品的多样化,有助不同世代的生产线找出本身的利基优势,也让面板厂在运用本身产能上具有更灵活的弹性,相对使二线面板厂有较大的生存空间,摆脱以往过度执著于产能竞赛的投资行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