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工局爆料 雪山隧道履勘 交部片面决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鸿儒/台北报导〕北宜高履勘争议越演越烈,国工局基层昨日爆料,国工局其实根本并未向交通部提出雪山隧道履勘申请,上周进行的履勘,是交通部片面决定的“违法履勘”;交通部路政司长李泰明证实国工局并未申请履勘,但他强调,路政司是推估可能完工日期后安排履勘,并无不妥。

国工局基层表示,国工局根本没有申请履勘,工程尚未完工,是交通部执意要进行履勘,交通部违反规定,上周所进行的雪山隧道履勘违法。

国工局长邱琳滨则低调证实表示,国工局两周前发给交通部的公文,是报告雪山隧道各项工程在15日前的可能进度,并未申请履勘,不过交通部要履勘,“国工局没办法拒绝”。

交通部官员也指出,根据公路法,道路完工后,使用前必须经主管机关勘验通过后才能通车;换言之,通过履勘是通车的必要条件。交通部针对公路、铁路与捷运的履勘作业,订有作业要点,施工单位若觉得工程已达到通车要求,即可申请履勘,由交通部指定日期前往履勘,正常程序应是国工局申请、交通部指定日期、再进行履勘,若国工局未提出申请,路政司即片面决定履勘,确实不符程序。

李泰明则表示,履勘确实需由施工单位报请主管机关执行,但上周进行的履勘,是雪山隧道仅通行小型车的第一阶段通车履勘,国工局提报的是完整工程进度,由于将分阶段通车,才会安排第一阶段通车标准的履勘。

李泰明说,国工局当时提出明确的工程进度,路政司根据当时进度,参考雪山隧道最近的工程进度,研判出可能完工日期才去履勘,并无不妥。

雪山隧道复勘 交部点头

〔记者曾鸿儒/台北报导〕面对北宜高履勘各界争议及看法不一,北宜高履勘小组召集人、交通部路政司长李泰明昨日同意学界履勘委员所提要求,将针对雪山隧道进行复勘;学界委员则希望复勘时能由委员下达状况,实际测试系统与人员的应变能力。

北宜高通车履勘上周结束,学界委员认为目前工程进度难以符合通车要求,强烈要求须进行复勘,交通部原本并未允诺,但在争议越演越烈下,李泰明昨表示,交通部已同意复勘。

履勘委员、逢甲大学教授李克聪则说,路政司如果明、后天就指定复勘日期,显然也是在尚未完工下履勘,难免让人担心。

李克聪认为,交通部宣称上周的履勘仅针对第一阶段通车标准进行,但履勘时并未订出第一阶段通车的明确标准,难怪学界的委员无法认同,因此,复勘的前提,应是交通部针对第一阶段订出明确标准,而且能由委员自己下达状况,了解系统与人员的应变能力。

此外,交通部既然认为第一阶段仅开放小型车通行下,可透过雪山隧道北口次控中心,掌握隧道内各项状况,那么,次控中心在复勘时,即应能全自动掌握交控讯息,人员也应熟悉系统操作,这应是复勘起码的要求。

安全至上 交通部急什么?

记者曾鸿儒/特稿

十几年来,对经常往来宜兰、台北的民众而言,北宜高何时能够全线通车,可说紧紧扣住他们的心,但最近,眼看着通车日期逐渐逼近,多年梦想即将实现,兰阳乡亲不那么急了,反而是官员开始焦虑。

这一份源自于通车压力的焦虑,是缠住主事者心思的符咒,因为急,所以方寸大乱,罔顾了最基本的程序正义,工程单位没有申请履勘,官员自己规划了履勘。

官员履勘根据,来自于对工程进度的“评估”,北宜高施工十几年还没完工,就是因为过程中难以掌握的变数太多,最后关头,官员却能排除所有变数,评估出完工日期,还真是“天纵英明”。

履勘得依据法令,公路法规定,公路完工后,必须经过主管机关的勘验,才能使用。

交通部急什么?学者不懂,民众更不懂,但大家都懂的是:雪山隧道必须以安全为通车前提,所以不应,也不必急于一时。

符咒不难解。尊重专业,就能解开心中的魔咒;否则,鬼画符般的履勘,就会让通车成为催命符。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