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鲸事件 海生馆:保育与教育应可并重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十九日电)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引进白鲸做教育展示,引起环保团体的抗议,海生馆表示,对于白鲸,海生馆其实是尽量做到既要保育,又要教育,让白鲸回家不见得对白鲸是最好的。

对于保育团以电影“威鲸闯天关”为例,建议让白鲸回家,海生馆说,在“威鲸闯天关”中的虎鲸威利,于二00二年七月花费二千万美元野放回海洋,但许多人不清楚,它在次年十二月就死亡了。

海生馆说,威利在人工圈养下活了二十多年,野放十八个月后就死亡,可见人工圈养的鲸豚,并不适合野放,而海生馆这批购进的白鲸,实际上巳在俄罗斯圈养一年,就算退回俄罗斯,也只是换间水族馆,甚至可能是更恶劣的环境。所以在权衡对白鲸最好的权益下,提供生物更适合的生存环境,包括干净的水质、居住的空间,细心的照顾及观察,应是动物本身最大的福利。

海生馆引进白鲸并做教育展示,之前已引起“国际鲸鱼和海豚保育协会”抗议,馆长方力行今天公开回复协会的信给国人,方力行表示,海生馆购买白鲸的一封信,代表他个人及海生馆在国际上的立场,也希望国人借此了解所托付的一个国家博物馆馆长,到底合不合意。

方力行在这封信中说,九年前海生馆刚开始要建海洋哺乳类馆时,当时国际团体也来抗议,那时他就回复说海生馆是公立博物馆,因为在规划时对社会做的民意调查有超过九成以上的民众希望能展示海豚,因此馆方有义务去执行,所以 BOT厂商现在只是执行合约的义务,以完成对公众的承诺。

信中说,海生馆的第三个馆“世界水域馆”的兴建,让它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展示以虚拟实境的电子手法来表现,如此在野外的生命可以减少被捕捉,可以领导世界水族馆的发展方向,让更多的生命被保护。

方力行说,虽然他私底下是环保人士,从事的研究也偏重环境生态,但是他的公职是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和水族馆的馆长,努力执行社会中多数人的期望是他的责任,就像一位和平爱好者如果做了国防部长,不管他喜不喜欢,他一定要建立一支有效的武力,就算他辞职,军队还是要建立。

海生馆并且以馆方立场向社会解释白鲸事件,馆方表示,这次被批评起源应来自“保育”和“保护”观念权衡的差异。保育是确保生物族群延续以供后代子孙能永续利用;“保护”则植基于对个体生命之尊重。其实在不会影响族群生存及永续利用之下,适度取用部分个体做为教育展示之利用,是可被允许的。

馆方说,虽然对于白鲸个体,必需远离家乡,并被圈养在水族箱中,的确令某些人士或团体感到遗憾,但对曾经造访海生馆的一千多万人所带来之教育及娱乐价值,两相权衡之下,就像是要求每个成年男子要服义务兵役一样,应是可以被接受的。

馆方说,白鲸虽属华盛顿公约附录二之保育种类,但并未到达绝对禁止利用的限制,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利用仍被允许,也允许原住民适量捕捉食用,可见适度之利用是可被接受的。

对于被批评变相鼓励猎捕鲸豚,而没有救援鲸豚,馆方说,海生馆自民国八十五年即投入鲸豚救援,在国内整个鲸豚救援体系中担任后送医疗及复健之工作,参与鲸豚救援案例共三十件,其中有医疗行为达十六件,在处理件数及参与程度上皆不曾落后。

虽然在鲸豚救援未能有达到成功野放的实例,但在海龟方面则已成功野放八头海龟,目前也仍持续进行各项海洋生物救援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