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建立人本城市生活 台北或可师法东京经验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一日电)日本东京在高度都市发展下,逐步建立蛛网密布的大众捷运系统,地狭人稠的道路交通系统也逐渐高架化,形成人车各行其道的立体城市。因此,若要建立人本的城市生活,东京经验或许可作为台北市师法的对象。

曾赴日本考察交通建设官员分析,日本的街道常常比台北小,但是车行秩序良好,以人口数多达一千二百多万人的东京而言,人们最常搭乘的就属大众捷运系统,东京捷运系统的复杂程度令人咋舌,往往以皇宫为中心向周遭辐射、围绕构筑。

由于东京便捷的大众捷运系统,当地人士指出,包括大企业老板、高阶主管也都搭地铁上下班,人们为了搭上已挤如沙丁鱼的车厢,往往需要站务人员协助,在车门外用力把人塞入车厢内。

市府官员认为,东京大众捷运系统成功发展原因,在于有完整并配套的因应方案,如以台北停车场建设为例,有学者认为是公共建设的浪费,兴建再多的停车场都无助停车秩序改善,只会提供便利性,吸引更多的车辆涌入市区,进而瘫痪交通。反观东京的停车空间大多内部化,不论住家或公司都需设有停车场,加上日本警方严厉执法,就算是小巷子也都通畅明亮。

至于,在创造人多车少的交通环境后,人行步道也朝空中发展,则是目前发展趋势,有交通业者分析,这种夹处高架轻轨及地面、地下捷运间的天桥系统,相对创造大厦二楼以上店面的新商机。

换句话说,从东京开发临海副都心之初,捷运也配合进驻时也设置了第二层的人行天桥,在品川等新开发区,连结各建物的天桥更形成绿美化的悠闲空间,甚至连地面道路也可封闭而营造公园绿带,美化都市景观。

相较日本东京成功经验,熟悉市政建设官员分析,台北信义商圈略见雏型的天桥系统,或许未来能结合轻轨系统,成为能与日本东京惠比寿花园广场的电动步道通廊、横滨MM21的Queen轴、香港中环到上环的高架人行道等相媲美的范例,让台北也转型为人本的立体化国际城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