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球华语热延烧

台大拟推华语托福 抢进国际市场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采薇、文昌蓉台北报导)全球吹起华语热,专家预估5年后全球华语学习达600亿美元市场规模,台湾应如何运用优势掌握华语热商机?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何寄澎表示,将利用3年时间,研发“华语文能力检定测验”,将台湾精致的的华语文教学与检定推向国际。

昨日在“全球华文热,台湾的机会何在?”座谈会上,身兼该项计划主持人的何寄澎教授指出,大陆汉语水平考试(HSK)目前测试人口超过百万,在当今华语文市场拥有极高的占有率,但细究HSK所要求的“水平”仍属不足,局限于工具式的语言使用,使华语文教材停留在生活应用层面。

他表示,“华语学习热潮应带动汉学和中华文化的再兴盛”,在这个层面上,HSK显然不够。所以,台大在衡量之下,决定运用3年的时间,推出“华语文检定研发计划”。

台大文学院院长叶国良则表示,政府及各大学应持续加强华语文的软硬体投资。他认为,这不仅是关系台湾在华语文教学商机中不至落败的问题,因为,两岸对传统文化存废、政治的信念、正体字和简体字的抉择上的不同,台湾在华语市场的投资和占有,已属政治和文化理念的竞赛。

叶国良近期即主持团队,研发一套华语发音教学软体,以电脑语音技术,对不同母语人士的发音障碍进行矫正,同时邀请台大医院的语言治疗师加入,改善部分因语言障碍影响华语学习的效果。该套软体将于3个月内问世。

台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沈冬则提出“来台湾学华语,是商品中的精品”的品牌概念。她强调,目前全球有3千多万人要学习华语,若根据中国官方的估计,2010年全球学华语的人口将达到1亿人,“当全球多数地区都在使用简体字,台湾使用繁体字,代表着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度理解。”

相较于简体字,她认为繁体字或可解读为“文化人使用的文字”,再加上华语使用的“精品”概念,两者可视为台湾华语发展的优势。

有丰富华语教学经验的台大中文系郑毓瑜教授,以台大国际华语研究所(ICLP)的经验,提出菁英化教学为台湾华语教学的另一项优势。

她表示,根据该中心调查,除了台湾政府提供奖助学金对外籍人士具有吸引力以外,先学繁体有助于理解传统中华文化、台湾环境自由开放、古代汉语或典籍的熟悉度胜过中国大陆,也是他们选择来台湾学习华语的主要考量。

因应这样的需求,ICLP在课程中,即提供左传、四书、庄子、易经、老残游记、法律中文等兼具文学、政治、文化的专业课程。

延续“精品”的市场区隔,长期研究国文题型的何寄澎教授,对于即将研发的华语检定题型感到信心满满。他表示,将“语文、文学、文化”融入中高阶试题中,在深度及精致度肯定会超越HSK,希望抢下金字塔顶端的华文学习人口,也期望能带动国内华语文教材的编写及师资培训。◇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