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焦虑症中医饮食行为调治法(1)

人气: 89
【字号】    
   标签: tags:

1、什么是焦虑症

这里是指广泛焦虑症,又称广泛焦虑障碍。是以持续的显着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2、焦虑症的发病率

焦虑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临床据报道在美国该病的终身患病率为4.1~6.6%,女性两倍于男性.

3、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1)焦虑和烦恼:以持续的显着紧张不安,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

(2)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等。

(3)植物神经功能兴奋:表现为心慌、气短和窒息感,头昏和咽喉梗塞感(梅核气),恶心,腹泻,尿频等。

(4)过分警觉: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难以入睡,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病人的起病可能找不到原因。许多病人由于全身表现如此多的不适,会寻求许多内科医生的帮助而检查的结果都是正常。

4、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有关的症状

中医认为焦虑症属于中医“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大类病症。但中医认为情志所发生的病变的中心病机是“气郁”,而多思善虑最容易伤脾,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的来源,然后分别引起血、痰、湿、热、食等的郁结以及中医所说的心、脾、肝等的虚证,所以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说:“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所以

(1)当热扰动心神,或心失所养,心神不安以及肝失柔和之象的时候,就会出现持续 的紧张不安和心悸、失眠、出汗、肌肉机体紧张等;

(2)当肝气郁结乘脾胃,就可以出现容易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3)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出现咽喉梗塞感(梅核气)而实际没有异常实质性占位病变;

(4)心脾胆虚的时候,可以出现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善惊易恐等;

(5)如果出现尿频,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下焦湿热,病人同时还有尿痛、尿黄赤等;二是肝经郁结,这种病人紧张不安的情况尤为明显,同时还会手、头、舌等颤抖的症状;三是肾虚,病人会有性方面的问题,另外可能记忆力减退等。但从临床上看,以第二种情况比较多见,这些病人在尿液、肾功能和其他多种泌尿系统检查表现正常,夜间症状明显而历经多年痛苦不减。

(6)表现为胸闷,喜欢叹气,两胁胀痛等,情绪不好就症状加重,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的症状了。

5、关于焦虑证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国著名古代医着说:“木郁达之”。所以中医的治疗以疏通气机为主,然后参照一些行为疗法。

6、关于焦虑证的中医行为调治方法

(1)中医要求凡人在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行为,使人能达到身体和情绪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按照《内经》的说法是这样要求的:

A、春天,正是人们阳气升发的最好季节,如果人们在这个季节调理的很好,就有可能全年的情绪性情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因为春季正是肝所主的季节,而肝在中医的概念里是主管七情的重要器官。这个季节的人们应当晚睡早起,经常在宽广的庭院散步,披下头发,放松身体,顺从和舒缓自己的身体和心情,不要压抑自己的状态。

B、夏天,正是万物结实的季节,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对夏天炎热的天气产生厌恶的心理,不要让自己发怒,使自己体内的阳气宣发于外,就像外界有你所钟爱的人或物一样。六种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图]

C、秋天,天气逐渐转凉,早睡早起,人们应该和鸡一样,让自己的情绪非常安宁,收敛神气,不要外露自己的情绪。

D、冬天,正是人们收养自己精气的季节,所以人们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见到阳光,这样可以避开寒气的损害,让自己的情绪情志就像私藏什么宝物一样的内敛,避开寒冷,常待在温暖的地方,千万不要让皮肤过度出汗,造成阳气的损伤。

从上述方法,大家可以看出,中医要求的养生和调节情志的办法,首先要做到天人合一,顺应天气和季节的不同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行为,才能使身体健康。

文章来源: 21C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