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博物馆:社会志业 文物收藏共享文化精髓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二日电)国际博物馆管理委员会主席大卫佛莱明(David Fleming)今天在国际博物馆管理委员会年会演讲时,从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志业(social enterprise)”,提出博物馆实质为民主架构,文物收集的目的是要让公民共享文化的精随,而非少数菁英的孤芳自赏。

文建会、国际博物馆管理委员会、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博物馆管理委员会 (INTERCOM )二零零六年台北年会暨研讨会”,今天起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展开。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邱坤良、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林曼丽、佛莱明等今天在年会开幕都到场致词;这次会议以“博物馆的新角色与使命”为题,共有来自十六国,共二百五十位国际及台湾博物馆专业人士参与。

今天第一天透过欧、美、非博物馆发展案例,从社会公益、区域更新、观光与创意产业、管理策略等探索新世纪博物馆的社会关系。

佛莱明在专题演讲中提到,今天博物馆面对比以往更多的与社会大众互动压力,必须与在地社群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缅怀去年过世的国际博物馆管理委员会创建成员之一的史帝芬.威尔(Stephen Weil),佛莱明说,史帝芬.威尔曾试图为全世界互不相同的大小博物馆寻找一种崭新永续经营模式。

佛莱明指出,尽管博物馆看似各有千秋,其实大家面临的普世的压力,来自每个从业人员对自身的要求和自省:“我们在做什么(WHAT WE DO )?我们为何而做(WHY WE DO)?我们要如何做(HOW WE CAN DO )?”

至于在博物馆经营管理模式上,针对现行普遍流行引入MBA人才的新经营模式,美国仁氏企业(Ren Associates)会长泰瑞莎.马克尼可(Theresa McNICHOL)则提出了“全观式的认识与提升”的观点。

泰瑞莎.马克尼可曾在九一一事件后,协助参与纽约下城重建议题。她发表的“扭转西方企业模式—博物馆执行实务的方式是开启新管理典范的关键”文章中提出,博物馆不能以量化方式管理,而以往博物馆训练所累积在管理和创新上的模式,已创造出一个知识经济组织的新典范。

她说,这个典范甚至反过来可以有效地教导企业如何长期生存,从而更有效地处理所谓的“组织化的复杂现象”(phenomenon of organized complexity)。

曾任职法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顾问小组(包括罗浮宫计划)多年的瑟吉.勒尼梅尔(Serge Renimel)也发表专题演讲,以“博物馆的观光以及其基因性之改变:今日首要挑战”为题谈到,旅游观光业在今天博物馆的访客人数上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

他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旅游观光业已成了全球第一的产业,而法国在世界观光业的收入中就占了百分之十,总收入一千五百亿欧元,创造了二百万个工作机会。然而罗浮宫尽管每年有七百五十五万参观人次,门票收入只占了营收的百分之十三。

其他纪念品占百分之四,百分之七十七的收入主要仍来自政府的补助,因此瑟吉呼吁,对于观光业务的开发,博物馆可以尽量着手进行,但绝对不应成为整体定位或营运策略的重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