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侯坤宏:陈仪死于叛乱罪 非因二二八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2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温贵香台北十日电)国史馆协修侯坤宏今天表示,根据新解密的档案,陈仪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三年多,在浙江省主席任内遭到密友汤恩伯告密,以叛乱罪死于刑场,对蒋介石而言,当时在国民党军队纷纷投共之际,枪杀陈仪有杀鸡儆猴的意味,陈仪对国民政府而言是“投匪叛逆”、“靠拢份子”。

十二月十日是世界人权日,国史馆在台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档案解密与历史真相座谈会”,针对新史料的解密,解读二二八事件中下令镇压人民的台湾行政公署行政长官陈仪案的真正死因。

侯坤宏表示,陈仪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后的三年在台北因涉及叛乱而被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陈仪死在刑场?根据保密局报告,陈仪因与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私交甚深,民国三十八年派外孙丁名楠(共党份子)持亲笔致汤恩伯函,到沪谒汤,密谋京沪杭地区局部和平。

根据最新解密保密局的报告指出,陈仪嘱汤,先释放政治犯、保护地区内武器军需及重要物资、约定某地区外停止暂不前进、意在长江南岸防线上约定一个地区,即在该地区开一个防线上的缺口,接引匪军渡江,并介绍共党份子胡邦宪给汤,又嘱咐汤给丁名楠以秘书名义,以便利其秘密活动。

报告指出,汤将陈仪的亲笔函及其所附秘密条款十三项秘密交给保密局毛人凤,毛呈报蒋介石,蒋即将陈仪扣押。

侯坤宏表示,由上可见,汤恩伯是密告者,蒋介石是陈仪的命运决定者,陈仪案的历史意义在于不因二二八事件而死,死于叛乱案,对国府或蒋介石立场而言,二二八事件所犯的罪过(或许还有功?),远不如背叛罪来得严重,陈仪若因二二八事件受到制裁,或许稍稍安慰台湾人不满之心。

其次,他表示,陈仪涉嫌叛乱案,某种意义上是对国民政府或蒋介石忠诚度不足的问题,在国民党军队纷纷投共之际,枪杀陈仪有杀鸡儆猴的意味,陈仪对国民政府而言是“投匪叛逆”、“靠拢份子”。

国史馆长张炎宪表示,档案的处理有很多问题,档案收集很困难如国防部、情报局与调查局相当困难,以前威权统治时代这些资料不能看不准公开,一九九0年代以后台湾才将这些资料慢慢公开,这是迈向民主很重要的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