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教授治校误用了学术自由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十一日电)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今天演讲指出,教授治校是形式上的学术民主,是误用了学术自由,不必然能够促进学术的发展,学术自由是学术界的人在学术纪律中有选择自己研究的问题的权利,研究过程不受外界干扰与控制并能教授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说,台湾一定要建立这种专职研究的制度。

中央研究院纪念已故院长钱思亮九十八岁冥诞的“钱思亮讲座”下午在中研院学术活动中心举行,由李远哲院长主持,林毓生院士应邀专题演讲“学术自由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涵义”时做以上表示,钱思亮的二子钱复伉俪全程听讲。

林毓生先谈自由的两种意义指出,消极自由是不影响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不讲自由内容,发展到极端会产生虚无主义,但在极权或威权政治力量入侵下,消极自由会被剥夺,没有个人自由,像台湾早期的禁书不能看,而大陆被极权体制侵入则较台湾的威权入侵更厉害。

积极自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宰,但自我推动到极端也会产生误用,就是自我往往被大我如民族主义或国族主义笼罩,而忽略消极自由的重要。

他说,这两种自由都有负面,学术自由发展正常时,就有这两种自由,却没有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学术界给每位学者自由,为了发现系统知识,会形成高效率的组织形式,自由产生的秩序还会产生很强的效益,因此,学术自由也是公共自由,获得社会给予许多信托。   
因此,林毓生对台湾常做的学术评鉴很不以为然,他说从自己做学术研究知道学术是自发性的,学术评鉴一点也没有用,唯一用处是把“朽木”踢出学术界,台湾如果做不到,学术评鉴就一无是处。    

林毓生说,他要不客气的说,谈学术评鉴是不太了解学术自由的工作,与学术自由有段距离,像中上程度的学者若给学术自由,五年可做出东西,若要他赶工作评鉴报告,是浪费时间,反而会有反效果。

他更指出学术自由也是须与学术菁英主义联结配合的学术贵族,才容易发展学术,他强调人才不能以数量补充学术,十个第三流的人合起来绝对抵不上三个第一流的人的成果。    
林毓生的演讲引起在场听讲人士一百多人的热烈回响,提出许多论点交流讨论,例如,台大医学院院长陈定信指最上层的人大约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需要评鉴,后面的人是应被踢出去的“朽木”,中间的人透过评鉴往往有提升的效果。

另有人指台湾自由主义不够,光谈理论不行,林毓生回应说,台湾今天的情况,自由主义思想单薄,空有自由空间,却没什么声音,是历史特殊情况,因为民族主义当令,做为一种主要的社会价值,自由会被取代,使自由在台湾被很多人认为不重要,甚至认为已很自由,相当浅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