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邹族见证228事件 平抚哀痛致力推动邹族史观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思玮台北二十八日电)随着二二八事件历史真相的平反,抚慰了二二八受难者及其家属的伤痛,也让新一代的台湾人从中习得教训;然而,鲜少人知,原住民邹族人也曾经历二二八事件,回顾过去,邹族人选择“面对、原谅,从新出发”,平抚哀痛,并致力推动用邹族的立场与文字写下自己的历史。

回顾这段历史,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系系主任浦忠成(邹族)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时说,阿里山邹族人uongu yatauongana,日本名矢多一生,国民政府来台后改名为高一生,一九零八年生于特富野部落系统的lalauya小社(今为阿里山乡乐野村),是当时邹族的知识份子,国民政府来台后担任吴凤乡首任乡长。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波及嘉义地区,受到常进入山区的汉族医师林立等士绅请求,高一生派员下山维持治安。

高一生在三月五日以电话通知各村的青年干部组成“高山部队”,由当时曾任日军尉官的汤守仁带队,高一生则在山上坐镇指挥。

高山部队途经兰潭红毛碑弹药库,取走枪炮与弹药后,随即分成两组,一组包围嘉义机场,另一组参与维持治安的工作,但在三月十日,汤守仁觉得情势危险,决定撤回部落,同时携回武器,三月十一日国军随即在嘉义市区展开屠杀。

浦忠成指出,当时邹族在嘉义的势力很大,引起多方势力投靠,包括接待当时的台南县长袁国钦躲避二二八事件、给予蔡孝乾等台湾共产党员人道协助、帮助林立等知识份子人躲避国军。

但是,与党外人士的接触,以及当时高山部队携走武器回到阿里山等事件,却让邹族陷入危机,甚至包括当时的泰雅族省议员林瑞昌(Losing Watan)居中向国民政府协调高山部队携械一事,也引来杀身之祸。

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七日,邹族的高一生、汤守仁、汪清山、方义仲及同案的泰雅族人林瑞昌、高泽照等人遭国民政府判刑枪决;邹族武义德、杜孝生则被判刑入狱。

事实上,浦忠成表示,还有许多历史真相仍待查明,特别是当邹族人受到国民政府思想教育后,对高一生等人的看法仍旧褒贬参半,因此,希望未来的邹族人,要用自己族群的立场记忆历史,建立自己的史观。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邹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汪明辉(邹族)说,当时红、蓝、绿三股势力都希望受到高一生的支持,而他与这三股势力也都保有良好的关系,但从史料看来,高一生并未改变对“邹族原色”的坚持,凡事以邹族为出发点。

汪明辉指出,虽然各个政党、政权都曾写过邹族的历史,但最重要的,是邹族人自己如何看待历史,并期待一个以邹族为主体的历史诠释。

汪明辉更认为,邹族史应该用邹语书写,因为用中文书写邹族史只是缘木求鱼,邹族的主体性会在中文的诠释中丧失。

高一生的次子 (排行第五)、现年六十七岁的高英杰表示,过去曾经将自己心中的抑郁悲愤寄情在词曲创作上,现在历史已经大致平反,没有什么好埋怨的,期盼在台湾的其他族群,在面对二二八事件时,也都能够解开心结。

从小学主任退休的高英杰说,现在参加了一个读书会,希望用另类的方式纪念二二八,从历史文献的阅读上关怀二二八,也希望未来邹族人能够自己写历史,让现在的邹族年轻人都能了解邹族的历史与地理。

当时曾参与高山部队,也是当时的乐野村村长的武义德,高龄八十二岁,他在一九五二年被捕入狱,直到一九七五年总统蒋介石逝世后才得以特赦减刑,服刑期长达二十三年,是邹族二二八事件受难者中唯一仍在世的人,他经历过日本政府、中国国民党政府、民主进步党政府的政权轮替,但总是用以德报怨的态度面对每一段历史。

武义德以邹语告诉中央社记者说,只希望现在的邹族人能够“检讨、了解过去,从新出发”。

邹族人走过二二八的伤痛,期盼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历史,用自己的角度写历史,虽然二二八事件受到平反时,当事人已不在人世或是白发苍苍,但或许就如同高英杰的歌词中提到的“朝阳重现在部落的时候我们都老了”,虽有喟叹,却也重见光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