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319案再生波 重新调查赖有力新事证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亦伟台北十三日电)319 台湾正副总统遭枪击案,因疑凶陈义雄的家属出面喊冤再生波折,而副总统吕秀莲也吁请未来的最高检察署特侦组继续侦办;就证据检视的立场,检警专案小组确已尽到最大的努力,证据确实显示陈义雄高度涉案,全案未来能否重新调查,端赖质疑的一方能提出什么样的新证据。

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以不起诉结案的案件,告诉人须于不起诉处分七天内声请再议,但因319案并无告诉人,全案无法声请再议,因此未来若要重新调查,就必须有新事实、新事证,或侦办过程被发现重大瑕疵,才能重新侦办。

程序类似的案件不是没有,过去同样引起瞩目的兴票案,台北地检署第一次以不起诉处分时,结案后国民党未提再议,反而是律师庄柏林以发现新事证为由,要求重查,高检署才发交台北地检署再行调查,检方第二次的侦办耗时更久,也做了一些第一次侦查时未做的程序 (如传唤前总统李登辉等),最终认定所谓新事证并非事证,最终予以签结。

检视319专案小组的结案报告,确认全案非自导自演、陈义雄是唯一凶嫌等结论,其实这件震惊海内外的枪击案,从一开始就缺乏证据,检警本就在极不利的条件下,仅凭两颗弹头、弹壳,透过科学鉴识还原真相,由于有科学鉴识的背书,检警的结案心证当不致禁不起检验。

在去年的结案记者会中,专案小组让证据“回答”外界疑点,包括陈总统身上的伤确为新创枪伤、弹头上有总统血迹及衣服纤维、弹孔数及子弹位置被李昌钰认为合理等,相关结论都详载于不起诉处分书中,每一项都有专业科学认定及海内外刑案专家背书。

全部的鉴识及科学物证透露的讯息是:总统身上找到的弹头确实是凶手自远距外开枪打出,民众于案发后所拾获的弹壳,经精密比对,确与弹头同出一脉,伤口是真伤,衣物也是第一时间采集,也就是全案是一起枪击案,而检警也查出,319案的涉案弹头,确出自唐守义集团,而陈义雄也确曾透过亲友,与唐守义集团洽购改造枪弹。

由于全案被告已死、凶枪未寻获,也没人看到陈义雄行凶,至今没有直接证据,检警只能根据陈义雄生前言行、与家属最后几天的互动,以及确曾购买过唐守义集团 (打伤总统的改造枪弹制作者)所制的改造枪弹,高度怀疑陈义雄行凶,或许外界仍不断提出质疑,但科学证据显示的结果,却也不能轻易推翻。

一名资深主任检察官说,“319案与拉法叶案、高捷弊案一样,都是未来最高检特侦组躲不掉要面对的重案”;法界的共识是,未来案情能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端视能否出现足够震撼的新事证,否则无谓的质疑与炒作,只会损害办案人员的努力、士气,增加社会对立,值得三思。

让证据说话 才能釐平319枪击案争议

(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十三日电)检警侦办 319 枪 击案调查报告去年八月间侦结,这次却因已死的涉案人陈义雄的家属对外召开记者会又生波澜。其实全案检警是否重新侦办调查,并非重点所在,真正问题关键仍在于检警让“证据”说话,才能杜绝争议。

警方为侦办319枪击案,虽调动前所未见的刑事菁英投入,过程严守“行政中立”、“证据导向”侦查方针,整理案情资料含笔录、鉴定报告与其他书类卷证二千多页,所整理的专案报告含七个章节、四百五十二页、约十六万字,所有参与办案成员都列名,为的就是表示对全案的结果负责。

就刑案侦办立场,警方认为在“专业”上是站得住脚的。他们并认为,陈义雄家属这次召开记者会,前立委苏盈贵只出示包括“热区十七秒争议”、“黄衣秃头男的认定”等几张照片就想证明“新事证”,不免过于草率。

319枪击案,目前引发争议有几项论点,应分为“鉴识”、“侦查”两部分。国民党籍立委帅化民以立委身份质询,就“一人一枪两弹可能性”、“改造枪弹性能是否足以造成总统腹部伤痕”提出质疑。

换句话说,改造枪支枪膛没膛线,子弹击发后温度不高,加以火药装填量不足,在动能不足下属于低速子弹,他质疑伤口是近距离开枪造成。

另外,就“侦查”而言,有法界人士质疑,警方釐定“以枪追人”的办案方向固然有考量,但毕竟遭指控开枪的嫌犯陈义雄已死,在陈义雄是否为自杀身亡仍有疑义情况下,最关键的凶枪迄今仍尚寻获、唯一的遗书又已烧掉,间接证据的薄弱也是外界迄今对案情存疑的主要原因。

不少已退休警界人士认为,侦办319枪击案,虽有诸多人证与物证上困难,但既然“追查真相”是各方相同共识,警方仍虚心接受外界批评,或提出原本可公开的调查资料,向外界说明。

至于由民间专家、学者、民间公正人士出面,研议建立模拟程式与规格、标准,重新进行现场模拟,全程录影,同时邀集相关人员在现场了解,也是第二个可行的方式。

除了技术面的方式外,法界人士强调,即使要将案件重行侦办,也必须符合法律要件,民间人士应提出具体的新事实与新证据,在符合法律要件下让案件重新侦查,让所有被质疑的证据“说话”,才是具体可行的治本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