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两岸经贸议题 症结是协商非开放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十四日电)政府一出“我方半年之后不排除单方面宣布开放第一类中国人士来台观光”,引发讨论声浪,并带动观光类股利多行情,但细致探究内容物,国安官员认为,其实是“旧酒装新瓶”,希望用新的包装,凸显政府早已开放的事实,营造积极主动的形象,问题的症结还是协商,而非开放。

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政府针对两岸观光、货客包机等议题提出新包装的说辞,主要考量有两处;其一是因应四月十四日国共“两岸经贸论坛”,连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钊燮都对外说,“现在再讲,大家比较愿意听”。

第二个考量是,政府三月份提出“积极管理”的配套机制方案,循着总统陈水扁元旦文告所称“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思路,此时推出“有效开放”基调的政策论述,也符合政府一贯的战略思维,更可适度减缓舆论及企业界对积极管理措施的诸多批评。

从决策模式来看,政府官员受访时表示,“这跟过去两岸政策的决定并无不同”,“府院为一体”,总统府决定政策方向,行政院担负对外说明与执行责任,并充分与党系统沟通,取得内部共识。

就开放中国人民来台观光议题来看,行政院长苏贞昌早在四月六日就邀集陆委会、经济部,到行政院业务简报,当晚的报导就指出,“会中针对开放第一类中国人士来台观光获致共识,但尚未作成最后决定。”

核心人士透露,四月六日至十一日期间,府院密集就观光议题沟通,作出定调,兼顾台湾主体性及“营造积极主动的形象”;除了协调苏揆于十二日院会对外作相关裁示外,也要吴钊燮十一日先行跟民进党主席游锡(方方土)等人说明政策内涵。

所谓的定调内涵,也就是吴钊燮十二日晚间所称,“我方设定六个月内敦促对岸与我完成协商,如果中国已公布开放中国人民来台观光管理办法,我方也认为对岸的配套措施相当完备,即使协商迟迟无法进行,我方在六个月之后,‘不排除’单方面宣布开放第一类中国人民来台观光”。

熟悉内情的人士说,仔细看新包装的内容物,“不排除片面开放的前提条件,仍与过去政策立场无异”。至于上述的“六个月”时限,是苏揆为了要展现更“主动积极的面向”,院会当天要求陆委会提出,但实质上并不太有意义,“只要哪天协商完成,隔天就可付诸实现”。

他认为,相关政策重点仍侧重于“协商”,才是彰显政府公权力的作为,要让民众认知到,“政策早已开放”,“中国才是阻碍者”,试图把压力转回中国那一方。

陆委会官员表示,陆委会过去一直说,政府老早就持开放立场,呼吁中国赶快向政府委请的指定单位联系协商事宜,“说到嘴都烂了”,每次都还是被“口惠而实不至”的中国当局抢走舆论主导权,最后被民众误认为,中国观光客不来是台湾政府作梗。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受访时也无奈地说,“我们过去一直都积极主动啊,只是你们媒体不写。现在终于写我们积极主动了,我也希望对岸也能积极主动的回应我们。”

国安官员并指出,现在转换一种招式出招,要呼吁对岸协商,要求完备配套措施及法规作业的内涵仍然未变,目前看来“舆论效果不错”,未来不排除在两岸政策论述中,多思考一些陈述的技巧,才不会每次都被中国摆一道,最后落到被误解的不利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