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对竞争 台湾耐隆纤维业积极寻求新市场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戴海茜台北十六日电)台湾耐隆纤维生产量位居全球第三大,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除供应国内使用外,因优异品质及庞大量产能力,供应出口市场所需,惟面对中国大陆积极扩增产能下,台湾耐隆纺织品生产量呈现供过于求,加上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如何增加新市场,将是业者思考拓展重点。

台湾耐隆纺织品产业的发展历程相当悠久,加上台湾具有相当优异的耐隆纤维上游制程技术,与中国大陆生产的纤维产品在品质上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使得台湾耐隆纤维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仍占有竞争优势与市场发展空间,基于产业策略的布局规划,台湾耐隆纺织品厂商规划向上游整合的态度相当明显。

台湾耐隆纺织品在生产量已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但近年来中国大陆挟低廉的工资成本优势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充,直接破坏台湾多年来所建立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即将兴起的印度纺织产业,也是以庞大的规模经济优势进入所有的纺织品相关产业。

根据纺织综合研究所指出,除中国大陆和台湾外,耐隆纤维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并未有大举扩产的动作,中国大陆于1990年后才开始大幅扩产耐隆纤维,从1990年10万吨的产量、1997年39万吨,到2003年为56.5万公吨,至2005年更达到74.5万公吨的生产量,扩产速度相当惊人。

台湾耐隆纤维厂因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市场需求也积极进行扩产计划,更向上游整合发展耐隆粒的生产制程。

不过,全球高价原物料时代的来临下,相对于台湾的产业发展环境,中国大陆积极向上游扩厂建置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提高耐隆粒原料的自给率,对台湾耐隆纤维业者造成相当大的竞争威胁。

根据纺织所观察分析,台湾耐隆纺织品厂商多数已经具有相当高水准的竞争力,关键在于个别厂商如何善用特有的竞争优势,例如完整的产品线、上下游的整合优势等,加强利用厂商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寻求发展机会,将会是未来最主要的思考重点之一。

纺织所指出,台湾耐隆纺织产业结构的发展相当完整,若是可以再加强产业间的上下游整合程度,以及透过同业公会间的联系和结合作用,更有机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竞争效果。

根据纺织所 ITIS 计划举办的厂商座谈会调查资料显示,台湾耐隆纺织品的生产不论是在量产或是品质方面,都具有相当优异的竞争力,即使台湾在大宗规格产品的市场竞争方面已经丧失低成本竞争优势,但因为具有高水准的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品质,若可以配合政府政策性的积极争取加入贸易协定区域中,相信对于台湾耐隆纤维和织布产品的贸易拓展机会,将有很大的帮助。

台湾的耐隆纤维主要以内销为主,约占60%的生产量,主要用于衣着市场,生产耐隆6.6纤维的厂商并不多,主要是市场空间太小,因为大多数的同质低阶产品,更具价格优势的聚酯纤维都可以取代使用,只有少部分的高级成衣用布厂商会采用较高价格的耐隆纤维做为使用原料。

整体而言,台湾耐隆纤维以内销为主,外销则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惟中国大陆近几年来不断的增加耐隆纤维生产量,以供应中国大陆耐隆纺织品产业的需求,长期下来将不再需要来自台湾的耐隆纺织品进口,对台湾耐隆纺织品的外销出口需求将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台湾厂商在提高对中国大陆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同时,必须积极寻求新的出口市场空间,以避免产能过剩及出口市场萎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