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黄营杉施振荣认台印有合作利基 前进印度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4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淑芳台北二十七日电)为鼓励台商分散布局,避免投资过度集中中国,政府积极倡议台商前进印度。经济部长黄营杉指出,台湾与印度可在资讯业硬体、软体上互补互惠;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则表示,台湾、印度各有硬体供过于求、人才不足的发展限制,若能建立良好的IT合作模式,确有互惠空间。

为鼓励台商掌握“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商机,分散投资过度集中于中国大陆的风险,经济部、外贸协会持续举办相关投资研讨会,资策会已在清奈设立办事处,贸协规划在清奈增设据点(台贸中心),民进党主席游锡堃也成立台湾印度协会,台湾兴起一阵“印度热”。

根据统计,2004年台印双边贸易额为19.3亿美元,2005年为25亿美元,台湾对印度投资主要行业为电子电脑设备、食品加工、化学业等。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柯承恩表示,印度自1991年以来平均经济成长率达6.2%,2004年至2005年经济成长率为6.9%,服务业占GDP50%以上,已成为各国企业角逐之地,台商应积极把握机会,与印度结为合作伙伴。

黄营杉形容现在的印度就像1990年代的中国,又比当年的中国拥有更多国际大企业投资。近年台湾代工业利润益趋微薄,必须“绕着地球跑”,寻求更有利的代工点,才可能维持竞争力,印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印度经济正在起飞,现在进去至少可以赚它十年”。

黄营杉表示,印度的基础建设确实不足,但这正是外资投资的利基,印度政府欢迎外国投资其高速公路、港口、电信设施、电力设备、加油站,甚至轻油裂解厂,政府会协助企业“探路”,现正规划以开发工业区模式,结合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才有利润;中油公司也评估前往印度投资设加油站。

谈到印度,最受瞩目的仍是其电脑软体业。施振荣直言,台湾与印度目前都各有发展限制,台湾的限制在于ODM毛利被国际品牌公司压缩,硬体供过于求,创新 能力也不足,而印度则明显面临人才短缺,所研发软体的使用量也不大;台印若能合作建立新的IT商业模式,的确有机会相互提升。

虽然印度看似机会无穷,柯承恩提醒有意前进印度的厂商,进入新市场之前仍应兼顾机会与风险,政府或民间团体也应结合提供知识经验交流机制,以减少不必要的“试误”成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