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牛肉混牛骨 日本能再禁运 台湾不能?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纪锦玲华盛顿特稿)日本海关检查出美国进口牛肉带骨,再次关闭大门;类似事件发生在台湾,但台湾“无法”再度对美牛肉关门,只能停掉发生问题的牛肉包装厂,而这次出状况的牛肉厂商,竟是美国排名数一、数二的Tyson肉品大厂。 

台湾中正机场海关检出一批美国牛肉,混杂碎肋骨,卫生署强调是包装品管疏失,而非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只决定禁止这家美国屠宰工厂牛肉进口,而未全面禁运。

到发稿时间为止,美国农业部早晨时间才刚上班,还待官员进一步查明事件原委。

这次美国牛肉带碎骨事件,台湾方面处置,是禁止该包装厂的牛肉进口;何以类似事件日本可以决定全面进口,台湾不能?

原因是台湾在与美国谈进口条件时,并未明文规定“但书”。

二零零四年底,美国发生首例狂牛症,于是台湾禁止美国牛肉进口,二零零五年四月台湾重新恢复美牛肉进口时,曾明文规定,如果再发生狂牛症病例,台湾将再次禁止进口;不料,不久后,果然发生第二例,于是台湾根据规定,再次禁运。但今年一月台湾第二度重新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双方的条文规定,并没有将但书列入。

另外,有关安全卫生检查方面,台美双方在谈条件时,也未明确谈到专家团体定期赴美稽查经费,应由美方支付。

卫生署邀集专家组成“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稽查团”最近来美,实地了解美牛肉生产、包装状况。在报销经费时,卫生署才发现此一问题。

台湾进口美国牛肉,一年约有一亿多美元采购额;每年进口美国苹果,约一千多万美元。牛肉进口金额约苹果的十倍。

不过,比较苹果蠹蛾事件,行政院农业委员会防检局在把关时,显得较有经验,明文规定定期赴美检查果园防疫、包装卫生,经费应由出口卖方支付。

为了牛肉进口,原本行政院消保会、立法委员也打算组团来美实地了解,不过,尚未成行,已先发生牛肉带碎骨事件。

在美狂牛症首例发生时,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对美国牛肉禁运,影响美国一年三十八亿美元出口额,牛农、牛肉产业生计大为萧条,此地最大品牌如TysonFoods Inc及Cargill Inc牛产品制造业,一再敦促美国政府加强协商,早日恢复出口。

美国牛肉业者一向对美国国会、行政部门有很大的决策影响力。这也就是美国一再透过外交关系,对亚洲国家施压,要求重开牛肉大门。

“但书”、定期稽查经费由卖方支付,看来虽然事小,却显示台湾与美国商业谈判,由于外交种种因素,处于“弱势”,台湾虽然不能如日本一样,与美方谈判掌握较多筹码;但技术与食品卫生问题,台美谈判应该就事论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