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衣蝶百货自营品牌走出一片天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日报导】本土百货业自营品牌专题二之一(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一日电)日系百货在民国七十几年开始进驻台湾,在全客层、一线品牌齐集、大规模经营下,让纯台资的本土百货业者吃尽苦头;衣蝶百货则是先苦后甘的范例,业者说,自营品牌让衣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因而独创女性专门大店的经营模式。

太平洋崇光百货于1987年在台北忠孝东路设立第一家门市,即现在的忠孝店,不仅是全台最新、最高级的百货业,让台湾消费者大开眼界、满足购物新鲜感受,更为台北、或整个台湾百货商场,开启以日系经营模式为主流的风潮。

1992年,南京西路上的新光三越南西店开幕,也抢走当年各家百货公司不少风光,因为挑高的门面,以气派引人注目。位在一旁,自今日百货转为力霸百货的衣蝶百货前身,是最受威胁的百货业者。

参与、孕育衣蝶百货自营品牌策略的行政总监柯愫吟回忆当年窘况时说,新光三越南西店是衣蝶的2倍大,什么都卖,要比全客层经营,衣蝶不可能是对手,加上新光三越品牌策略奏效,很多品牌若进新光三越、就不进衣蝶,让衣蝶不得不进行第一次的改装。

她说,1991、1992年衣蝶百货第一次改装,但是因为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不愿意进驻,让衣蝶索性逆向操作,飞到国外去找新品牌;当年衣蝶锁定的目标是:“上班族提案”,要年轻上班族喜爱,但是不一定要贵,而Janefer collection就整合了很多品牌,成为衣蝶的第一个自营品牌。

它不是单一品牌,却是衣蝶以本土百货之姿,敏锐感应自己的消费者要什么,而整合出符合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擅长市场经营的日系百货,当年可以移植发展快台湾数十年的日本管理经验于台湾,却没有本地生活经验,因而较欠缺的部分。

所有专业都需要经验累积功力与质感,柯愫吟说,力霸1995年正式转型为衣蝶百货,同时确立之前的自营品牌经验,确定要走“专门大店”的路,这是全台第一、也是全球几乎没有的百货经营模式,当年衣蝶自我改造之路,还受到内部老前辈反对,内外压力都大。

柯愫吟强调,自营品牌不只选品牌,等于是通路商兼做代理商,事涉进出口等繁复作业,起初的百货系统并无法因应,一路走来,自1991年起步,直到1999年才做出效益,并正式成立“朵拉”公司,自衣蝶独立出来,负责自营品牌事业,到2001年才有实质获利。

从负责翻译做到行政总监的柯愫吟,可说是衣蝶自营品牌的催生者;她说,期间经手尝试的品牌不下50个,横跨欧、美、日,目前仍有10个受消费者钟爱的自营品牌,例如:ANNA SUI、Y’s、lilith、PAL’LASPALACE、Plantation、pualce cin、COMPAGNIAITALIANA、i Brand及 OFF time等;但是衣蝶做自营品牌,并不是要做代理商,最大目的是要强化馆内的品牌强度;代理虽有50%到60%的毛利,但是还要摊提很多成本,通路本身则可抽成20%“实质的获利”。

她补充,连当时副总经理王晓容、现在的总经理王令楣当年都带队到国外挑选品牌,因而让衣蝶一步一脚印走到现在,成为全台闻名的女性专门店,并扩大成立专门经营青少年客层的S馆,不仅S馆内现在连ArmaniJeans 都进驻,就连新光三越信义新天地A4现在也开始做女性专门店,衣蝶代理的ANNA SUI并成为全台当红品牌,也进驻其他百货业。如今衣蝶营运表现亮丽,就是因为衣蝶自营品牌定位精确,“不是要做精品,而是要做出时尚的精神内涵,可长久典藏的品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