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衣蝶百貨自營品牌走出一片天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日報導】本土百貨業自營品牌專題二之一(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一日電)日系百貨在民國七十幾年開始進駐台灣,在全客層、一線品牌齊集、大規模經營下,讓純台資的本土百貨業者吃盡苦頭;衣蝶百貨則是先苦後甘的範例,業者說,自營品牌讓衣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因而獨創女性專門大店的經營模式。

太平洋崇光百貨於1987年在台北忠孝東路設立第一家門市,即現在的忠孝店,不僅是全台最新、最高級的百貨業,讓台灣消費者大開眼界、滿足購物新鮮感受,更為台北、或整個台灣百貨商場,開啟以日系經營模式為主流的風潮。

1992年,南京西路上的新光三越南西店開幕,也搶走當年各家百貨公司不少風光,因為挑高的門面,以氣派引人注目。位在一旁,自今日百貨轉為力霸百貨的衣蝶百貨前身,是最受威脅的百貨業者。

參與、孕育衣蝶百貨自營品牌策略的行政總監柯愫吟回憶當年窘況時說,新光三越南西店是衣蝶的2倍大,什麼都賣,要比全客層經營,衣蝶不可能是對手,加上新光三越品牌策略奏效,很多品牌若進新光三越、就不進衣蝶,讓衣蝶不得不進行第一次的改裝。

她說,1991、1992年衣蝶百貨第一次改裝,但是因為很多國際知名品牌不願意進駐,讓衣蝶索性逆向操作,飛到國外去找新品牌;當年衣蝶鎖定的目標是:「上班族提案」,要年輕上班族喜愛,但是不一定要貴,而Janefer collection就整合了很多品牌,成為衣蝶的第一個自營品牌。

它不是單一品牌,卻是衣蝶以本土百貨之姿,敏銳感應自己的消費者要什麼,而整合出符合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是擅長市場經營的日系百貨,當年可以移植發展快台灣數十年的日本管理經驗於台灣,卻沒有本地生活經驗,因而較欠缺的部分。

所有專業都需要經驗累積功力與質感,柯愫吟說,力霸1995年正式轉型為衣蝶百貨,同時確立之前的自營品牌經驗,確定要走「專門大店」的路,這是全台第一、也是全球幾乎沒有的百貨經營模式,當年衣蝶自我改造之路,還受到內部老前輩反對,內外壓力都大。

柯愫吟強調,自營品牌不只選品牌,等於是通路商兼做代理商,事涉進出口等繁複作業,起初的百貨系統並無法因應,一路走來,自1991年起步,直到1999年才做出效益,並正式成立「朵拉」公司,自衣蝶獨立出來,負責自營品牌事業,到2001年才有實質獲利。

從負責翻譯做到行政總監的柯愫吟,可說是衣蝶自營品牌的催生者;她說,期間經手嘗試的品牌不下50個,橫跨歐、美、日,目前仍有10個受消費者鍾愛的自營品牌,例如:ANNA SUI、Y’s、lilith、PAL’LASPALACE、Plantation、pualce cin、COMPAGNIAITALIANA、i Brand及 OFF time等;但是衣蝶做自營品牌,並不是要做代理商,最大目的是要強化館內的品牌強度;代理雖有50%到60%的毛利,但是還要攤提很多成本,通路本身則可抽成20%「實質的獲利」。

她補充,連當時副總經理王曉容、現在的總經理王令楣當年都帶隊到國外挑選品牌,因而讓衣蝶一步一腳印走到現在,成為全台聞名的女性專門店,並擴大成立專門經營青少年客層的S館,不僅S館內現在連ArmaniJeans 都進駐,就連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4現在也開始做女性專門店,衣蝶代理的ANNA SUI並成為全台當紅品牌,也進駐其他百貨業。如今衣蝶營運表現亮麗,就是因為衣蝶自營品牌定位精確,「不是要做精品,而是要做出時尚的精神內涵,可長久典藏的品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