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成雇工 “老板经济”蛀蚀象牙塔

标签:

【大纪元5月27日讯】“你的老板最近让你做什么?”说这句话的人不是打工仔,而是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目前在中国的许多高校,“教授摇身变老板,研究生转眼成雇工”,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而这种师生关系走向功利的现象,正侵蚀着象牙塔,使大学内的校园生态与学术生态发生了变化。

为老板打工 专业知识一塌糊涂

据市场报报道,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小雁(化名)在今年的6月就就要毕业了。提起3年的读研经历,小雁说,大部分时间都在给“老板”打工,专业知识学得一塌糊涂。

一些研究生表示,他们很愿意在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前提下,主动帮助导师做事,也可以不计较报酬,只是不希望导师以“搞研究”的名义把自己当做赚钱或获取名利的工具。

许多研究生都表示,要毕业就得发表论文,要发表论文就得参加导师的项目,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也从项目中出。

项目没完成 “老板”脸色难看

一名在北京某大学读研的学生说,做每个项目之前,“老板”都会规定完成时间,快到期时,他会问进度,要是没完成,“老板”的脸色便难看了。

有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他们要求如此严格,目的是为自己赚钱。北京某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说,只要有项目,“老板”就能赚钱。我的“老板”一年可以弄到三四个项目。

为名利双收 导师争取项目

据了解,研究生们所说的项目主要有2种:一是由政府长期设立的各类研究基金支持的项目,二是由政府或企业就某项目研究课题委托的项目。有的学校把前者称为纵向项目,后者称为横向项目。

很多导师都希望既有纵向项目又有横向项目,这样可名利双收。北京某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坦言:能拿到一些高级别的纵向项目,可以提高学术地位。至于做横向项目,纯粹就是为赚钱了。据知情人介绍,因领域而异,如有些50万元的项目,扣掉学校收取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导师至少能赚到25万元。

造成老板经济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导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钻进“钱眼”里去呢?据了解,近些年来,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经费大部分是通过课题立项的方式发放到教师名下,而在审批课题项目及经费中,申报者的职位、人际关系、公关本领等种种非学术的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

然后,高校也按照同样的行政主导逻辑,以能否得到项目和所得到项目的级别为标准,来衡量导师的科研能力。

北京某大学教说,有些导师充分利用自己苦心经营的关系网到处申请项目,往往凭的不是科研能力,而是公关能力。这种机制下,有些导师没什么水平,却因为能拉项目跑经费,照样做导师,而有些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导师,因为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为了保持其优胜地位,必须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所拿到的课题,而最现成办法就是让学生们去做,于是,导师成了“老板”,学生成了“雇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女研究生深夜“装疯”退劫匪
川研究生入学需预交学费再发通知书
全盲兼过动 500曲目印脑海
赵薇黄晓明李宇春考上硕士 正在等待通知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