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苗栗古迹文昌祠 考生祈求金榜题名信仰中心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静茹苗栗三十日电)苗栗市文昌祠,曾经是书院、县衙临时办公室、文人诗社;现在是三级古迹,也是苗栗县考生祈求金榜题名的信仰中心。如今正值学测考季,祠中香火鼎盛,学子都希望孔子能保佑考生考上一所好学校。

西元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苗栗地方耆绅例贡生林际春等人,倡议捐建文昌祠,延请地理师王东海,选定苗栗市绿苗里现址,依“戌山辰向”方位起建。一八八五年(光绪十一年)文昌祠完工,林际春自新竹背负文昌帝君泥塑神像入祠安座,左边配祀仓颉圣人、右边配祀韩文公。

比较特别的是,客家地区文昌祠配祀韩文公(韩愈),因为韩愈曾派任潮州刺史;闽南地区的文昌祠则配祀朱熹,因为朱熹曾在闽南讲学,不同地缘、族群,祭祀对象也各有不同。一八八九年(光绪十五年)苗栗设县,因县衙尚未兴建,苗栗知县林桂芬到任,先借住文昌祠办公;同年冬天地方官绅谢维岳等人倡议在文昌祠仓颉厅创办英才书院,成立苗栗县第一所官民合办地方教育场所。

因为有书院,文昌祠正殿案桌设有神位牌,中间是“至圣孔子神位”,左书“文昌帝君”,右书“苍颉圣人”,与魁星爷神像一并供学子朝夕膜拜。另有一座古钟与书院有关,吊在中埕左厢廊,钟上有“文昌宫”、“英才书院”、“丁卯年”等字样,丁卯年经查证是一九二七年补铸,应非建祠时原物。

英才书院运作六年,直到日本人治台后,禁止汉人学习汉文,推动新式教育而废止,不过地方诗文爱好者仍透过吟诗创作,延续传统汉学文化。西元一九二七年中秋,苗栗、竹南、大湖地区文人雅士成立苗栗诗社(简称栗社),在文昌祠及热心人士支应下,每月开课或举办击钵吟诗大会,每月集会诗稿油印诗集专刊,每年春、秋择日举办诗人大会,成为中北部最富盛名的吟诗大会,盛况空前。这些历史,让苗栗市文昌祠,不但是地方行政发祥地,也是文教中心,在苗栗县文化教育发展过程,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台湾中部大地震,文昌祠正殿屋顶破损、泥塑神像因雨淋塌毁,所幸主要的梁柱木石结构受损轻微,得以原貌修复,文昌帝君神像改成陶土塑像。

文昌祠最早的格局是二进加左护龙十六间,后来加建右护龙一排,中部大地震两侧木造厢房损坏殆尽,因为震灾后经济萧条,重建时只建右厢房,供庙祝执事人员办公使用。日治时期,文昌祠当过宪兵屯驻所、公学校分教场、支厅宿舍用途,二次大战期间,前埕也曾经施作三处防空壕,左厢房原址规划成市场用地,台湾光复后,右厢房租给商家使用难以收回,因为没有自己的厢房,文昌祠的空间略显狭窄。

一九六九年文昌祠管理委员会曾经进行大规模整修,白灰墙面改贴磁砖,左右山墙、照墙改建,一九八三年因大木结构彩绘剥落,重新油漆。

文昌祠建筑物因为岁月自然侵蚀、白蚁侵害、周遭环境被占用等因素,正殿、墙廊木架结构腐朽严重,有安全顾虑,虽然管理单位稍事整修,加盖石绵瓦屋顶等设施补救,但传统建筑风貌尽失。一九八五年内政部公告指定为三级古迹后,古迹维护修复工作随即展开,经过调查、设计,古迹修复工程于一九九七年开工,二00二年完工。

修复工程依保存原色彩、形貌,采用原用或相近材料,使用传统技术方法的原则办理,从地面铺石、大木结构到屋瓦脊饰,全面进行抽换替代或解体修补工程,让文昌祠摆脱岁月侵蚀痕迹,展现传统建筑的原貌与丰采。

民间认为,文昌帝君掌司考试与考运,每逢考季,文昌祠香火鼎盛,大批信众参拜,影印准考证许愿,祈求金榜题名,高中再还愿,成为各地文昌祠特色。苗栗文昌祠跟孔庙一样,平时不开启中门,除每年春、秋二祭开中门之外,依照祠规,参加国家级考试及格或取得博士学位者,也可以准备三献礼,“开中门”祭圣,光耀门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