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雪山隧道施工艰辛 差点夭折

人气: 5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5日报导】北宜高通车─灾难史篇(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十五日电) 因为要开辟雪山隧道,在国外专家建议下,台湾决定引进TBM(双盾身隧道钻掘机或全断面隧道钻掘机)工法,但TBM也差一点让雪山隧道成了夭折的隧道。

北宜高速公路 (国道五号)雪山隧道施工期只差一个月就满十五年,历经郝柏村等八位行政院长、简又新等七位交通部长,雪山地质之难缠,施工之艰辛,交通部国道新建工程局局长邱琳滨和负责北宜高工程的国工局北区第三区工程处处长张文城首先想到的都是TBM(全断面隧道钻掘机)事件。

雪山隧道工程历经国工局三任局长,台北智慧卡公司董事长的欧晋德是创局局长,雪山隧道在他任内动工;高雄市副市长郑文隆主持国道工程九年,是任期最长的局长;现任局长邱琳滨在一九九○年国工局成立之初即担任工务组副组长,负责北宜高工程,期间仅短暂三年调往北二高工程,一年多前接下局长,完成这场光荣战役。

张文城则是少数能在雪山工程“熬”过十四年的工程师,从青年成了壮年。他是欧晋德的学生,毕业后欧晋德找他当头城工务所第一任主任,这也是张文城接触的第一个工地。

雪山隧道于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五日动工,张文城认为,一连串挫折的开始应该是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因为专为开挖雪山隧道而引进的TBM在导坑第一次遇到麻烦,机头卡在隧道里。

随后四年,接连发生TBM受困意外,第十次受困 (一九九六年二月五日),整整花了二百二十一天才将TBM挖出来。承包雪山隧道工程的荣民工程处当然被要求提出改善计划,国工局总工程司曾大仁说,荣工处位专业厂商共商对策,最后汇整出八个改善方案,这凸显出施工单位已经乱了阵脚,而且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多年的互信基础也是摇摇欲坠。

在一片低气压中,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竟发生最严重的TBM西行线夹埋事件,让雪山工程的未来更加混沌。

当年担任荣民工程处施工处规划组长、经历“冲出生死线”意外现场的李正安,在事隔多年后仍认为,西行线夹埋的危急程度是他二十几年工程师生涯中仅见的一次。

当时TBM机头前方顶导坑侧壁大量涌水,抢救一天一夜情况还是愈来愈恶化,抽坍不断,李正安赶进隧道不久,电力突然中断,接着电力恢复,但听到一阵岩石掉落声,宛如打雷般,他直觉不妙,立即决定停止喷浆,开始疏散工作人员。

当李正安正在呼喊一位机电站长的名字,确认是否还有人在隧道内时,大停电发生了,落石发出巨响,隧道整个摇晃起来。

他往外冲了一段却没路,突然看见一根斜撑钢架,赶紧抱住往下滑,忽然手一湿就往下掉,也不知道掉到哪里。还好,“铿”地一声跌落TBM第一层踏板,顾不得受伤,李正安拔腿就跑,抵洞口才终于定下神。

这场灾变压毁隧道一百多公尺,坍方一万立方公尺,耗费二年五个月才重新开挖补强完成。那部夹埋在隧道内、价值新台币十亿元的TBM,厂商估价将来送修费用比买部新的还要贵两倍,且要三十八个月才修得好。

灾变不仅造成庞大损失,荣工处不得不在西行线放弃TBM,改采钻炸法,更重要的是众人信心几乎被击溃。因为风险太高,与荣工处签约的法籍协力厂商S.B.公司一度买不到保险,拒绝进场施作;日本专家鬼头城来台协助解决灌浆技术问题,却无功而返。

意外不断,国际团队一个个退出,交通部信心也动摇,有一派主张雪山隧道既然挖不通,不如利用高架桥墩将九弯十八拐的北宜公路 (台九线)拉直,取代北宜高速公路。当时的交通部长蔡兆阳曾一度想放弃开挖计划,还找了律师评估与承包商解约的可能性;也想过要国工局重开国际标,让国外厂商接手。

郑文隆还记得,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在和交通部相关单位打舌仗。但现实问题是,经过十余次意外,雪山地质难缠,在工程界已是举世皆知,就算有国外厂商愿意接手,恐怕也是天价,而且可能找不到保险公司承保。

郑文隆于是向蔡兆阳报告,荣工处 (当时尚未民营化)是国营事业,既然签了约,就算赔钱也一定要做,这是其他厂商不可能做到的承诺,国工局如果主动解约,荣工处正好脱身。也许这段话说服了蔡兆阳,雪山隧道计划最终还是被留了下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