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盗新制 新车零件须烙码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敦砚/台北报导〕为避免汽机车失窃后,零件会被窃车集团“宰肉”卖掉,由警政署建议仿效美国推动的“汽机车辨识码”,已获行政院采纳并形成政策,警政署预估,最快明年元月起,新出厂的机车若未在9处零件增设辨识码,将不得领车牌,汽车则预计明年7月起施行,新出厂汽车须在15处部位加设辨识码。

据悉,机车增设辨识码部分已获业者共识,至于汽车,国内业者原则上同意,惟尚未与进口汽车的代理商沟通,警政署近日将委请经济部工业局、国贸局邀集进口汽车代理商开会讨论。

根据警政署规划,“汽机车重要零组件加设辨识码”是在汽机车重要零件上打造或印上引擎或车身号码,可增加小偷销赃难度及遭警方查获风险,提高销赃成本,降低歹徒窃车意愿,并可在警方破获赃车解体工厂时,循着零件上的号码追查原车主,警政署遂提议未来新出厂汽机车都应加上辨识码,并已获行政院认同,正积极推动。

其中,机车方面警政署已推动“机车烙码”,由各县市警局为民众免费烙码,另外,警政署建议,新出厂机车应在里程表外壳、车头面版外壳、车头内箱、脚踏垫、座垫内面、置物箱内面、置物箱左车壳与右车壳、后车轮盖等9处加设辨识码,预计明年初可正式执行。

至于汽车方面,规划在变速箱、大梁或底钣、引擎盖、汽缸头、行李厢盖或尾门、右前与右后叶子板、左前与左后叶子板、左右前后车门、行车电脑与随车音响等15处加设辨识码。

经与国内汽车业者沟通,业者同意新车加设辨识码,但对行车电脑与随车音响设辨识码则有意见,惟因这2项零件是汽车失窃中最常丢的东西,警政署将再与业者协调,希望能配合政府政策,必要时提出另一套可以辨识的方法。

防堵销赃 车辆减窃新思维

记者黄敦砚/特稿

每当警方查获汽机车解体工厂,就要开始伤脑筋,面对满仓库的汽机车零件,因零件上面根本没有可供辨识的特征,不但警方难以确认是否为赃物,想要找出原车主将零件“完璧归赵”更不可能。

这一切的问题,随着警政署推动汽机车零组件加设辨识码,将可迎刃而解。

过去,警方为打击汽机车失窃案件,惯用手法就是侦破窃车集团与解体工厂,但因汽机车销赃管道一直未有效根绝,纵使警方拼了命抓窃车集团,仍无法彻底减少汽机车失窃。

根据统计,台湾近5年来每年平均失窃汽车5万辆,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车主投保汽车窃盗险,获得约24亿元理赔,但另未投保车主的财产损失超过80亿元。

警方分析,汽车失窃无法降低的主因,是因为可以将车子整台转卖,也可以解体后将零组件透过汽车修理厂卖给修车车主,警方无法从零件找到失窃车主,自然修车厂就有恃无恐使用赃车零件,如此一来,汽车失窃就无法有效控制 。

警政署因此改变过去“增加防盗设备、防止车子被偷”的思维,变成“防止销赃,以防止车子被偷”,因而提出汽机车加设辨识码政策,若歹徒要将辨识码磨除、重新填补并烤漆,会增加困难度、成本,在处理不易且利润变薄情形下,势将遏止修车厂使用赃车零件,有效阻断销赃管道。

台湾本田汽车公司从去年底,已率先实施新出厂车辆增加辨识码,该公司自行评估失窃率已降低5成,警政署认为成效不错,而预估若车主多花2、3千元增设辨识码,将可减少车辆被偷情形,建议车主也可自掏腰包加设汽车辨识码。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