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造农村新貌 政府加民众才能真正亮起来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9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锡璋中兴新村五日电)台湾农业长期处在弱势地位,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积极推动新农业运动,设法让没落的农村改造为魅力农村。负责改造山坡地农村地区风貌改造的农委会水土保持局,全力协助农村整治野溪及造桥铺路,但政府建设只能改变硬体景观,农村的吸引力还需农民软体配合,农村才能真正亮起来。

台湾在工业发展后,农业逐渐没落,农村也受到影响而没有跟随经济的脚步发展,农村人口外流与老化,农村也呈现落后破旧的景观。

一直肩负整治野溪及山坡地的农委会水土保持局,原来只着重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埋首投入经费在整治野溪与山坡地上,较少触及坡地农村的私人范围。在此作为下,只提高农村的环境安全,并未明显提升地位与价值。

水土保持局长吴辉龙说,政府部门的投入与建设,虽获得农村民众的高度肯定与支持,但并未因此而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土保持局决定改变作法,从农村整体营造的方向着手,全面结合农村民众的力量,建设一个焕然一新的农村景观。

他指出,改造农村景观的关键在于农村民众的配合意愿,可是许多农村民众只想坐享其成,不愿牺牲小我利益,导致营造农村新风貌的工作在部分地区难以有效推行。

但是这项施政方向并未因此而失败,终究还有一些具有远见的农村民众能够挺身而出及配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最明显的成果出现在新竹县新埔的照门地区及云林县的古坑地区,这两处地区虽然没有高度吸引人的建筑物或自然地形,却能够以具特色的农村景观招徕想要远离尘嚣或体验农村的都市人,当地的农村环境与农民生活也因而明显改善与提升。

吴辉龙强调,营造农村新风貌不能光靠政府部门的经费投入,农村民众的参与才是改造成功的关键因素,农村民众要抱持配合与参与的心态,否则改造的努力无法获得成功的果实。

据水土保持局官员举例指出,早在推动照门地区农村新风貌工作时,原本先天条件较好的照门“箭竹窝”地区,部分农村民众不愿提供私人土地建设道路,导致当地的道路宽度不足,严重影响车辆的进出与顺畅,当地的发展也受到局限。

官员说,较晚开发的照门“九芎湖”地区,当地民众配合意愿很高,全力提供私人土地支持水土保持局的改造工程,完工后景观焕然一新,道路交通顺畅,果然吸引庞大的人潮前往观光及消费,为当地农民增加不少收入,也大大提高照门的知名度。

除了新竹照门地区外,云林古坑也是成功的案例,如今已营造成台湾咖啡的故乡,每逢假日总是人潮汹涌,游客络绎不绝。这都是水土保持局与当地民众携手合作改造的成果。

吴辉龙说,改造农村新风貌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但政府只能造桥铺路,这些只是农村的硬体建设,光靠这些建设不足以具备吸引力,还需加入人文方面的软体建设,这部分就得仰赖农村民众的参与及配合。农村民众不能光要坐享其成,只有站起来一起投入营造农村新风貌的行列,农村的未来才能亮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