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俄罗斯文学三巨人特展 黄春明盼带来省思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二十六日电)“走向人民—俄罗斯文学三巨人”特展今天起在国立台湾博物馆展出,向台湾推介普希金、托尔斯泰和萧洛霍夫三位俄国文学巨擘。作家黄春明今天以一位爱好俄国文学的读者身份介绍这项特展,他期盼从俄罗斯作家的“本土”意识,能带给台湾各界不同的省思。

黄春明提到民国五0年代,台湾的政治主诉求是“反共抗俄”、“杀朱拔毛”,加上美苏冷战期间,台湾向美国靠拢,所以那个时代,台湾看不到帝俄时期的文学作品。正当中国作家几乎译遍了帝俄作家的文学作品时,台湾却与俄国文学断绝了关系。

黄春明说,初中时他因为作文不错,国文老师送了两本书给他,其中一本是契诃夫的短篇小学集。看了之后,他痛哭流涕,才知道原来比他苦闷的人更多。他心想比起俄国人民的痛苦,自己又算什么?从那时起,他不再自怜,思想也变得成熟许多。

后来,黄春明在师范学院读书时,在图书馆书架上发现一堆堆用泛黄报纸包扎的不明图书,上面还写着“禁书”两字。黄春明视为宝物。他说,如果当年没有禁止俄国文学,今天台湾的文学将会是另一种面貌。

黄春明说,早年帝俄时期的作家竞相模仿西方文学,普希金以后才将笔触投入到广大的俄国人民身上,才把文学“本土化”,以批判时局和制度为己任,进而带动了俄国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黄春明进一步表示,俄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不同主要是一八二五年俄国经过贵族革命,许多作家把人民对政府的不满铺陈在作品中;特别是有些作家因为是既得利益者,基于良心的不安,在作品中批判时局,或是注入宗教元素,作为忏悔的表达。托尔斯泰就是贵族文学家的典型代表。

由于作品反映人民生活,颇能得到共鸣,也因此人民支持这些所谓的“本土”作家。对照今天台湾的“本土化”的狭隘,黄春明则是有些感慨。

而文建会主办这项展览,就是为了让国人有机会深入了解俄罗斯这个遥远的国度,让民众家重新认识这些曾经影响早期台湾作家与知识份子的文学作品,感受台俄间共有的创作主题—土地与人民的文学精神。

行政院长苏贞昌院长与考试院姚嘉文院长等人今天也到台博馆观赏这项特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