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10余万失业潮… 中油高雄厂拼就地更新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欧祥义/台北报导〕民国七十九年萧万长在经济部长任内,下令中油高雄炼油厂须在廿五年内迁厂,这项决策如今面临调整的命运。台湾中油高层经多方研商后,决定扬弃当年行政院决策,推动高雄炼油厂就地更新,以避免造成国内石化业空洞化,及大高雄地区可能出现十余万人的大失业潮。

扬弃萧万长当年迁厂决策

中油希望高雄炼油厂就地更新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国光石化建厂厂址一直无法顺利产生,相较台塑六轻扩建已到第四期,如果高雄炼油厂真的于民国一百零四年拆迁,届时中油原油日炼量只剩五十万桶,乙烯年产量减少至九十五万吨,远低于台塑的日炼五十五万桶与年产三百一十二万吨乙烯,国内石化与炼油业将变成台塑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中油最不愿看到的难堪结果。

高雄厂目前日炼原油廿二万桶,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燃油、乙烯等,油料产能约占中油公司廿七%,烯烃类石化基本原料产能约占中油公司四十七% 。

高雄后劲居民在民国七十六年组成“反五轻自救会”,展开对中油高雄炼油厂及新建第五轻油裂解场的抗争活动,中油长期沟通仍无法化解,七十九年时,前行政院长郝柏村与萧万长承诺高雄炼油厂廿五年迁厂计划,及成立十五亿元的后劲地方建设基金,五轻才得以顺利动工。

中油过去十余年内已按时程进行拆迁,其中第一期于民国八十四年已有七个工场拆迁完毕,第二期于九十四年时十一个工场停止操作并进行拆迁中,如按原有承诺,高雄炼油厂所有工场应于民国一百零四年完成拆迁。

高雄炼油厂停工拆迁受害者不是只有中油,我国在六十年代“十大建设时期”推动的石油化学工业也将因此毁于一旦,当年这些新兴的石油厂多建于高雄仁武、大社两个工业区,藉由高雄炼油厂邻近的地利之便,利用管线输送原料至各个下游石化厂,从而建构强而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避免国内石化产业空洞化

中油高雄厂若关厂,下游石化厂将因原料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而随之关厂,预计影响的产值有二千八百余亿元,大高雄地区更将出现十一万七千人的大失业潮。

经济部原则上已同意中油高雄厂原地更新的方案,但必须获得地方政府与当地民众认同,才可循行政程序办理,依据中油规划将投资六百一十一亿元,兴建年产一百万吨乙烯的轻油裂解场及相关配套工场。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