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福卫三号 可预测臭氧层破洞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袁世忠/台北报导〕臭氧层破洞一直是地球生态的重大威胁,中央大学利用福卫三号卫星资料,取代过去必须在南极放气象气球的作法,成功证实臭氧层破洞与极区涡漩的关系,相关成果还将刊载于顶尖期刊“地球物理通讯”中。

去年4月发射的六颗福卫三号卫星,可以接受全球定位卫星(GPS )的无线电讯号,计算讯号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折射角度,就可以得知当时大气中所含的水分与温度,因此可以取代地面的气象站与气象气球的工作,对于南北极或海洋人烟稀少,或难以设站的地区,更是有绝佳的观测资料。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王国英与林松锦表示,南极极区在冬天时(南半球冬天为七到9月 ),平流层中会出现强烈气旋,称之为“极区涡漩”;极区涡漩有隔热效果,使气旋内的冷空气与外部的热空气不会混合,加上极区冬天又照不到太阳,因此南极上空的平流层,温度会降到摄氏零下八十度以下,还会产生冰晶。

王国英指出,大气中的氟氯碳化物被光分解,放出氯,氯原子会与其他化合物结合成稳定的氯化物,留在平流层中,不会与臭氧反应;不过,当温度持续下降,产生冰晶后,又会与氯化物反应,产生氯分子。当夏天阳光一照,氯分子就分解成会破坏臭氧层的氯原子,这就是臭氧层破洞都出现在南极的原因。

王国英说,北极较不容易出现极区涡漩,所以不会维持长期低温,不易形成平流层云,也就不容易出现氯原子而破坏臭氧层。

王国英说,去年南极高空温度极低,产生史上最大的臭氧层破洞,而2002年因极区涡漩结构出现缺口,气旋内温度因空气流通而升高,臭氧层破洞就变小;以后运用福卫三号测得的资料,就可以推算未来平流层云形成情形,并估计臭氧层可能遭到的破坏,在适当时刻发出紫外线警告。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