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怨愤家暴 九岁目睹儿想弑父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开菊/高雄报导〕因家暴问题产生的目睹儿童,专家说,他们的人格成长上势必会有负面的影响,最好在青春期前及早介入,给予适时的辅导与关怀,才能导向正途发展。

具有特殊教育、辅研所背景,也是儿童文学家的蔡锦德,在与目睹儿童的接触、教学中发现,家庭暴力为儿童带来极大的压力,这些孩子承受着家庭暴力的创伤及压力,无法学习到正向的人际及两性互动关系,造成社交能力低落,更会学习到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作法。

高雄市凯旋医院院长陈永兴也指出,这些孩子在有恐惧、挫折的不安全感中成长,可能产生自暴自弃或自悲、自虐的反社会情绪,觉得社会都亏欠他。

因此,给予这类孩子适时的辅导与关怀,加入有利的正面因素是必要的;陈永兴尤其强调,国中以前是关键时刻,学校要特别注意他们,甚至社工要及早伸出援手,或可安排寄养家庭照顾,必要时精神科也应加入支援系统。

陈永兴说,这类的孩子往往比一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只要给予正面的环境,不论是让他们参与团体活动,教他们绘画、书写都可以,让他们从团体中找到学习对象。

他说,到了青春期,他们逐渐懂事,有社会网络的人际关系,较容易寻求正向的支持,人格发展即可导向正途。

母被父打昏 儿无助看着一切

〔记者李开菊/高雄报导〕目睹儿童的心事谁人知!高雄市家暴防治中心将“书写辅导团体”中目睹儿童的作品出版“小纸船”作文集,从文章中,孩子因为无力保护被施暴的妈妈,惊恐又无奈的心情,一览无遗。

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小亿说:“记得有一次我妈妈抓狂,把所有家里的东西统统翻倒,后来我爸像抓狂一样,一直打我妈;另外,有一次我爸要去上班,我妈不让他去,那个时候我刚好起床,看到我爸把我妈打到昏倒,我一直叫我妈,我妈才醒来。我希望我自己能够把跆拳道练好,来保护我妈。”

十一岁的恺恺说到发酒疯的爸爸,身体就会不停地颤抖,他在文章中说:“只要爸爸一喝酒回家,我跟妈妈就会很害怕,因为爸爸喝酒就是要打妈妈,如果妈妈超过十点才回来,我爸爸就会骂妈妈三字经,也常骂家人;他还常常踹我妈,害我妈妈腰受伤,还用假枪恐吓我妈,有一次他拉我妈的头发之后又拳打脚踢,我真的好害怕。”

十二岁的小瑞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他写着:“爸爸常发脾气打妈妈,每次到晚上听到爸爸的吼叫声,我就会偷偷地从门缝看外面的灯关了没?如果关了,就表示妈妈只被骂、没被打,我才敢安心去睡觉;但只要感觉有声音或动静,就好担心又是妈妈要被打了,赶快爬起来偷看,我不知道要怎么救我妈妈。”

“戏”说伤痛 “艺”起治疗 抚平心灵

〔记者蔡清华、王涵平/综合报导〕目睹家暴儿童辅导作法各有巧妙,南县家扶中心“彩虹屋”由社工员与外聘咨商师以游戏、砂箱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成长团体辅导;高县则是培训种子教师,以故事绘本、布偶表演引导孩子走出家暴创伤。

南县家扶资深社工员黄如芳表示,彩虹屋成立于民国九十三年,迄今已接获三十五件个案,结案近二十件。彩虹屋主要采取一对一个案辅导方式,成长团体辅导每年举办两次,辅导方式包括游戏、砂箱、艺术等咨商治疗。

高雄县社会局去年起开始在校园培训目睹家暴儿童辅导老师,目前有六所学校辅导课程在校园萌芽。

参与培训的乌林国小主任王美华表示,为了不让孩子有被贴标签感受,课程采取与一般孩子混合方式进行,目前约有八、九位同学接受辅导。

除了音乐、画图等艺术治疗,为了让孩子勇于表达内心的感受,他们还设计了布偶表演,以及看图片说故事等方式,孩子于不知不觉中融入布偶角色,或绘本故事的情境,隐藏在内心的恐惧比较能获得释放、纾解。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