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界忧解严后乱象噬民主 盼政党互动宪政化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5日报导】解严二十周年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王家俊台北十五日电)解严二十年,台湾走过开放报禁、党禁的言论自由市场,诉诸民意的民主转型阶段,政党轮替后朝野却因族群、国家定位争执不休。学界忧心民主乱象吞噬品质,期盼未来不管谁当总统,都应该解决国家定位问题,建立向心式竞争,促成台湾民主巩固与“政党互动宪政化”。

走过风雨,解严后的台湾民主如同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逐渐成长、茁壮,成年后正要面临挑战。而久藏民间的政治力、社会力逐渐释放,但社会多元与乱象只有一线之隔,结果忧喜参半。

近年政治争议不断,国会因政治口水、非理性对抗而瘫痪,也让民主付出惨痛代价。被视为“理论大师”的前立委林浊水一语道破解严后的政局困境,“台湾实践了主权在民,但主权的运作却大有问题”。台大政治系教授杨永明更认为,“台湾可说没有真正解严”。

后解严时代的岛内争议,不少是因族群争议而来。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黄秀端认为,族群是中立概念,不应该被污名化。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甫昌分析,外省、本省族群都自认是“弱势”,相互把既定的国族意识型态套用在对方身上,是族群无法融合沟通主因。

此外,言论市场受到政治挂帅影响,不少学者观察,媒体百花齐放,但反抗威权的理想性、多元化不见了,只剩市场挂帅、各为其主的“一言堂”声音。台大历史系教授李永炽直言,台湾虽无戒严之名,但不论是非的意识形态作祟,成为另一种戒严心态。

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刘正山分析,媒体市场自由化,电视台与报社却政治立场鲜明,朝向依附政党对立发展的态势。师大大传所所长胡幼伟忧心,资讯与新闻量多了,品质却低落;媒体充斥八卦消息、假新闻、色彩鲜明的意见,激化社会对立。

解严已经二十年,下一个二十年,台湾该何去何从?铭传大学公共事务系助理教授陈朝建认为,受到政府体制、统独光谱及政党分合等影响,台湾将朝向两党制方向发展,第三势力空间不大。不管谁当总统,都应该建立向心式竞争,促成台湾民主巩固,全力推动“政党互动宪政化”。

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吴乃德呼吁致力民主“体制化”,深化民主教育与文化内涵,培养民主品质。中研院近代所副研究员陈仪深建议解决国家定位问题,以主权国家与国际接轨,做为解严的“未竟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