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物价涨声响起面面观系列之十七

管油价抑物价 学者吁政府尊重市场机制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二日电)国际原物料及油价高涨,波及台湾物价一片喊涨,政府下周将提油价政策希望抑制物价,引起经济学者一片反对声浪。台湾智库董事长陈博志呼吁物价是经济问题,干预市场机制将会引起更大麻烦。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梁启源则直指目前不是物价问题,而是所得分配恶化,政策不要搞错方向。

国内油品价格每公升可能涨破新台币30元,近期如鲜奶、泡面价格也都计划调涨,民众大喊吃不消,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委叶明峰表示,下周将提出物价高涨的对策方案,初步透露补贴将是其中一个方向。

物价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从官方数据来看,社会好像过虑,行政院主计处公布今年1至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年增率仅有0.6%,即使国际原物料价及油价价格扬升会递延至消费者端,但转嫁效应不如想像中大。

主计处第三局科长吴昭明也认为,部分媒体资料分析应该要更精细,物价调查项目有 300余项,每项物品占调查权数也不同,例如鲜奶涨后对物价指数影响并不大,但报导已引起社会惶惶不安。

面对民生物资价格上扬,陈博志认为,依市场机制,接受是最好的方式,政府千万不要想去干预并压抑,不然会像压力锅造成更大问题。

政府对物价高涨该有什么政策?陈博志表示,应该先去检视是否有厂商哄抬价格,但这只能预防,并不能阻挡上涨压力。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想清楚,物价是经济问题,而买不起东西则是社会问题,不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

陈博志认为,物价上涨对大多数人而言不是严重问题,但确实可能会因此有民众生活困难,中央及各地方县市政府应去调查并立即帮助这些人,这是社会政策。

陈博志表示,台湾走入 M型社会,金字塔尖端的有钱人愈来愈富有,但低层民众找不到工作,活着都成了问题,这个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残酷事实,民众必须和政府共同面对。

他建议,政府放慢开放脚步或加强属于非贸易财的产业,例如农村休闲产业,民众在这段喘息时间内要去增加技能,否则同样都是做帽子的工作,在越南雇用的工资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厂商当然会想外移。

梁启源分析,以主计处数据观察,物价问题根本不严重,但民众却感觉很痛苦,显示物价不是问题,问题是大家薪水不涨,再加上所得分配恶化导致。过去台湾经济成长率高达10%的时代,即使CPI年增率是4%,大家可能都没什么感觉,所以政府应尊重市场机制,勿取消浮动油价机制。

“什么都涨,就是薪水不涨”,是社会描述对物价上涨感到痛苦最常用的一句话。

不过,主计处资料却不是如此,以2006年去年为例,全年物价涨幅仅 0.6%,加上经济成长4.62%带动名目薪资成长,全年平均薪资为新台币 4万4107元,较2005年成长1.13%,其中实质经常性薪资在连续8季负成长后,去年第3季由负转正,全年成长0.64%。

虽有企业调薪,但幅度不够大,再加上未加薪企业仍占多数,因此,民众感受不到可以抵抗物价的上涨率。

梁启源强调,近年油价上涨,政府一度不让中油浮动调涨油价及气价,结果造成公营事业亏损,长期下去公营事业可能会倒闭,到最后是全民买单,去年政府改采浮动油价机制,对的政策不应再走回头。

梁启源认为,现在社会不应去渲染物价问题,央行也不应有大幅动作,这只会对经济有更大伤害,应全心处理如何拉高经济成长率及改善所得分配恶化,经济成长上来就能解决物价问题。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萧代基在周五到经济部研议物价对策,他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台湾政府对物价的关切程度高于其他国家,电价、油价、气价、瓦斯费等公用事业费率高低都要政府决定,这个现象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

萧代基认为,物品供需最主要要听市场的声音,如果无法支付,那是收入的问题,政府应清楚切割价格上扬是经济问题,而收入是社会问题。

他周五向经济部长陈瑞隆提出五大建议,第一是反对取消浮动油价机制、第二是进一步要求电价也改采浮动机制、第三是收入问题应从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着手,呼吁政府要带头调高公务员薪资,提高收入后可舒缓物价上涨痛苦,第五则是除计程车外,应补助大众运输系统,搭大众运输者大多数是收入较低者,这才能真正嘉惠到普罗大众,又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