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新任院士被指抄袭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13日讯】去年年底,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福建农科院研究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榜上有名。但就在同一天,他的论文和专著被福建农科院两名退休研究员指抄袭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据中新网报导,1981年,谢华安培育出杂交水稻“汕优63”。1986年,“汕优63”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1995年到2005年,谢华安先后5次向工程院院士冲刺,均告失败。去年,他向中科院院士冲刺,终获成功。

论文抄袭?

“不只是那篇论文,这本书都有问题,是别人代写的。”1月6日下午,福州某小区住宅内,举报人邱实拿出一本绿色封面的书给记者看,书名《汕优63选育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署名谢华安,2005年1月出版。

此前,谢华安五次被提名工程院院士时,邱实曾写信给相关部门提出质疑:谢华安培育汕优63,育种思路是按袁隆平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理论,育种手段是已有的常规方法,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创新,不够资格当院士。“我承认,谢华安贡献很大,但不能因此乱戴高帽。”

2007年,又是工程院院士增选年。邱实估计谢华安还会被提名,于是早早开始搜集新证据。很快,他将目光锁定在谢华安的论文《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Ⅲ.光合特性与光能利用率》(以下简称“谢文”)和著作《汕优63选育的理论与实践》上。

“‘谢文’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朋友说,谢华安没做过光合研究,怎么会有相关数据?”邱实找来那篇论文看,发现谢文没有一个引注,只在文后列了16篇参考文献。他专门跑到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借来几篇参考文献与论文对照:“谢文”中 6个表格的数据,与参考文献中的3篇论文的数据惊人的一致。而那6个表格的数据,正是谢文的核心所在。

那3篇论文为江苏省农科院的同一个研究团队所写,均于1989年发表在《江苏农业科学》上。

侵占他人成果?

福建省农科院研究人员周易认为《汕优63选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谢华安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据周易介绍,2004年八九月份,时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的王乌齐开始找人编写该书的章节提纲,随后组织十来名中青年科技人员,让他们按章节查找文献,搜集资料,着手编写。但该书正式出版时,编著者署名只有谢华安,真正的撰稿人在前言中被归入“帮助完成资料收集、打印和文稿校对工作”人员之列。

“事实上,谢华安没写过一个章节,只参加过书稿的讨论会。”周易肯定地说,“全书70多万字,头年八九月份开始写,第二年1月份出版,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一个人怎么能完得成。”

“是多个人写的。”另一名曾经参与编审工作的科研人员蓝波也证实,《汕优63选育的理论与实践》并非出自谢华安之手。

“书出来前,没说只署他的名;书出来后,也没人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只署他的名?”周易意见很大。据悉,1996年,谢华安被任命为福建农科院院长时,院里不少研究人员不服气。

专家说法

1995年到2005年,谢华安先后5次向工程院院士冲刺,均告失败。2007年六七月份,谢华安果然再次被提名院士。不过,这次是中科院院士,而非工程院院士,年底终于如愿。

“在院士增选过程中,的确接到过举报谢华安的材料,我们也派人去调查过。”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长马扬说,他们严格按照程序行事,调查结果在院士增选大会上公布过,讨论过。最后,谢华安以超过2/3的票数当选院士。至于调查结果的具体内容,这位负责人没有透露。

福建省农科院显得很平静。“我们应该相信中科院的评审结果。”与谢华安共事多年的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乌齐说,“已经决定的事,不要再争论了。”

王乌齐称极少数几个人,因为不当要求被谢华安拒绝,闹意见,闹情绪,到处告状。那篇论文只是注释不规范,小的瑕疵而已。至于《汕优63选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王乌齐认为请人搜集整理资料很正常。

“学者抄袭论文,即使是一次都不可原谅,只要证据确凿,就要严格处理。不能用剽窃者做了多少好事来辩白。 就像罪犯犯罪,是什么罪就是什么罪,不能因为做过很多贡献就忽略不计,或者将功抵罪。”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友渔认为。

“现在抄袭、剽窃之风大盛,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对这种行为处罚不严。有关当局大事化小,有意包庇。”徐友渔说,这种事情,发生多次,也曝光多次,但屡禁不止,原因就在于做坏事很容易得手,而没有多少后顾之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第一幅月图”穿帮﹖网民析其抄袭google
林泉:中国第一幅月图质疑
组图:“嫦娥一号”照片新解 再遭网友质疑
耶鲁大学教授指控北大学生论文涉嫌抄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