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县三民乡正名那玛夏乡 原民会高度肯定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二日电)台湾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夷将‧拔路儿(Icyang Parod)今天表示,高雄县三民乡昨天正式正名为“那玛夏乡”,原民会给予高度肯定与支援。

夷将说,高雄县三民乡正名“那玛夏乡”,昨天元旦在乡的入口牌楼正式挂牌,不仅符合原住民运动诉求,也完成总统与原住民族各族代表签署“原住民族与台湾政府新伙伴关系”文件“恢复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传统名称”的承诺,更是政府落实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应依原住民族意愿,回复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传统名称”的具体明证。

夷将指出,“那玛夏乡”人口到去年十月底总数三千零一十七人,主要为布农族约占七成,余为邹族(南邹)、排湾族、泰雅族及少部分闽南人与客家人,不同族群和谐共存,形成多元文化风貌。

他说,“那玛夏”新乡名是邹族语称贯穿全乡的主要河流“楠梓仙溪”的译音,也是“楠梓仙”闽南语发音的由来,以布农族语发音有“明天会更好”的意思。新乡名兼顾全乡不同族群的语言文化特色,也意涵更名将“乡运昌隆”,部落观光及文化产业将更蓬勃发展。

夷将表示,高雄县三民乡在日治时期,辖属高雄州旗山郡马雅峻社,下辖那尼撒鲁、马雅峻及达卡奴娃,台湾光复后,政府将全乡划分为民族村、民权村及民生村等三个村,乡名则改为“三民乡”。

不过,他说,高雄县三民乡当地文史工作者与民众多年前开始质疑这些充满政治意涵的地名,去年七月三十日现任乡长伊斯坦大‧呼颂、县议员李德康及代表会主席王东明等到原民会拜会,提出推动乡名正名计划书,才由乡公所正式启动一连串的正名工作。

夷将指出,计划书原本要变更乡名为“玛雅乡”,经各村座谈热烈讨论,最后决定正名为“那玛夏乡”,2007年十二月十日提请乡民代表会表决通过,并报请高雄县政府核定,完成地方制度法第六条规定的法定程序,形成一个经由民主程序、由下而上,尊重地方民意与在地族群的圆满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