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兄弟团结酿酒 展现产品特色

人气: 4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2日报导】-善用政府资源 中小企业展欢颜系列专题四(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十二日电)“你到彰化二林西斗里去看,满地杂草,葡萄小小的,那就是我家的葡萄园。”有没有听错?“卖酒才小赚,卖酒是交朋友的啦!”这是哪门子做葡萄酒生意方法?涂家三兄弟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用自家的裁种的小葡萄酿酒,加上政府计划的协助,家庭式生意愈做愈有特色。

金鸿胜酒厂位于彰化二林西斗里,是一个民风纯朴又热情的乡镇,也是全国酿造葡萄酒最大产区。烟酒公卖局酒厂自民国54年起开始契作酿酒葡萄,民国80年是二林葡萄的盛世,每年为二林地区带来将近新台币40亿元产值。

民国83年政府与农民终止契约,部分葡萄园就此废耕。然而,这个葡萄园是涂东良的祖母及父亲细心呵护、辛勤灌溉而来,对涂家如同生命泉源一般。

为了延续葡萄园的经营,涂家三兄弟一直梦想自己开酒厂;涂东良说,“因为我们都是葡萄养大的”。

受限于酿酒公卖制度,直到民国91年因应加入WTO,政府积极推动国内农业转型及产业升级,同意开放农民设立酒厂,涂家兄弟的梦想终于迈向实现之路。民国93年7月23日,“金鸿胜酒厂”正式成立。

三兄弟中的老大涂常宇传承长辈的全套酿酒方法,理所当然负责酿酒,二哥涂宗岳照顾葡萄园,担任公务员的涂东良每周都要回老家,专责产品包装、行销及推广等。

酒厂刚开始的困难不是来自客户的考验,而是来自父亲毕生种葡萄的坚持。由于公卖契作年代只要求甜度和不腐烂,当时的生产观念是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拚命生产量大又甜的葡萄去酿酒。

但是自创品牌更要讲究品质和风味,结果发现当年冬天酿出来的酒初尝还可以,但装瓶一年后再喝,味道却差到自己都喝不下去,怎么卖给客人?研究后发现,问题就是来自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涂爸爸坚持老方法,新一代认为行不通,双方争执无数,涂爸爸一句“我还不是用这种方法把你们养大的,你们有怎样吗?”,这让三兄弟为之语塞。

最后一张嘴不敌三张口,他们逐步采用有机肥、剪草机,培植过程让果实成长速度放慢,吸收更丰富多元的矿物质,当然产量跟着下降。

涂东良说,他们碰到很多农家都很头痛的“行销、通路”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人家介绍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辅导计划,并自96年起接受中小企业处的辅导,经过多次会议,酒庄经营、导览技巧等相关课程训练,涂家三兄弟慢慢了解计划内容及助益。透过酒标设计及LOGO调整,同步提升酒厂整体形象和商品价值。

96年9月,金鸿胜酒厂在高雄梦时代购物中心“二林的圣诞好久~酒~”展售活动中,创造惊人业绩,展期结束后,梦时代再度邀请金鸿胜参与两次美酒展和周年庆活动,并在OTOP(一乡一特产)馆长期设柜。

除了百货公司的销售,金鸿胜更结合邻近乡镇,例如在秀传医院办理医师品酒会、田尾公路花园推广葡萄酒,今年6月办理会员回娘家采果乐活动,创下3000盒鲜食葡萄12天销售一空的佳绩;7月份更结合社群网站“爱情公寓”举办线上活动。

同一时间,中小企业处辅导团队协助金鸿胜酒厂在台北果子咖啡馆设柜,拓展北部市场,并举办品酒课程,导正国人饮用红酒的习惯,更协助行销二林地区用心酿造,且不输给国外口感的台湾红酒。

经过几波行销活动后,金鸿胜的顾客回流率高达5成以上。涂东良说,“我们获得的不仅是表面的收益,而是更深一层的友谊。”这就是用葡萄酒交朋友的真正意义。

金胜鸿的葡萄酒标还有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涂东良说,原本酒标要用四瓣的幸运草,象征涂家团结一致的三兄弟和来买酒的“朋友”,但有一天涂东良在自家葡萄园中发现孩提时代才看过的“绿绣眼”鸟巢,显然绿绣眼看中自家“安全、健康”的葡萄园。

最特别的是,“绿绣眼”专挑上等葡萄食用;每当葡萄成熟时,总有它的足迹。因此,金鸿胜酒厂改选绿绣眼为酒厂的最佳代言,象征自家的高优质产品。

涂东良最近刚买下附近三分多的土地,再加上自家重整一分多的地,配合原有三公顷的葡萄园,可以使一年的葡萄酒产量从2万瓶增加到2.4万瓶,以满足更多的顾客“朋友”,他说,他要的是品牌价值和技术价值,金钱价值只能排第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