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百年“布马阵” 化身剧场故事主角

结合剧场说故事演出

人气: 7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廖淑玲/西螺报导〕百年民俗阵头“布马阵”,化身为社区剧场故事主角,西螺安定里突破传统,将发迹于该里的布马阵结合社区剧场说故事演出,发扬即将失传的民俗文化,更凝聚社区的共识。

西螺安定里里长程金德表示,布马阵约在100多年前(约清光绪年间)由福建籍师傅传入后开始盛行,一开始有“乐元堂”与“乐安堂”两个表演团体,是台湾布马阵表演的始祖。

布马阵的演出是由人居中作骑马姿态,以手部代表人,脚部象征兽,主要角色有骑马者的状元、撑凉伞者的侍从、马伕或船伕、丑婆等角色,配合布马、凉伞、扇子、扁担、船桨等道具,加上,鼓、锣、唢呐和大小铙钹等乐器共同演出。

状元身穿红袍、肩披斗篷、手持鞭、头戴尖丝帽,仿效国剧或歌仔戏的骑马动作,侍从做武生打扮,手持凉伞,随状元舞步移动,马伕或船伕头戴小斗笠,身穿黑布衣裤,围甲裙,裤管一长一短,手握船桨,留胡须,摇船过江,演员间彼此调笑,动作夸张逗趣,增加不少喜剧气氛。


布马阵演出的标准型式。(自由时报记者廖淑玲摄)

调笑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习惯与动作,情节虽简单,但表演动作繁复,从牵马、洗马、上山、下山、过河,以及马绊倒、踢人、跌入河流、陷入污泥、不肯前进等意外状况,演出非常细腻而滑稽。

发扬传统民俗文化

而程金德的妻子廖罔血更是该村落现存唯一布马阵乐元堂表演人员,为传承布马阵,廖罔血将其融入社区剧场的展演说故事模式,带领年轻一代学习布马阵,期待百年老阵头能在社区文化中显露光芒。


百年民俗阵头布马阵,化身为社区剧场故事主角演出。(自由时报记者廖淑玲摄)

小档案/布马阵

布马阵,是流传在中部浊水溪流域一带的民俗技艺,发源地在西螺埔心后庄地区,是农村在农闲时节的歌舞,即兴表演成分浓厚,与实际生活的体验息息相关,曾是农村生活精神的寄托之一,代表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文建会社区剧场种子教师杨惟智指出,布马阵的原始型态是以竹为马,又被称为“竹马戏”,后来用竹子做骨干,再糊上纸称作“纸马阵”,但因纸制品容易破损而改纸为布。

由于布马是用竹子绑成马的形状,竹架外糊上布,再画上马头,分成前后两截,系在表演者腰的前后,统称为布马阵,随着时代演变,目前大都用玻璃纤维或塑胶材料为道具, 相传宋朝时有人救驾有功获皇帝赐官,但却不识字,皇帝只好派一些侍从,陪他四处巡视,发展出布马戏的表演。

另有一传说是清代时,有一忠臣遇奸佞陷害遭满门抄斩,其子侥幸获救逃亡,某日皇帝出游遇刺,恰好被这位忠臣遗孤所救受封荣衔,赐白马衣锦还乡,由于他一向在山林野泽中流浪,不曾骑过马,一路上险象环生,布马阵便是以其行进时颠簸的过程演变而成的。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