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子B肝抗体消失了 需要补接种疫苗?

人气: 379
【字号】    
   标签: tags:

台湾推行B型肝炎疫苗注射23年来,儿童及青少年的B肝带原率大幅降低至1%左右,但随着时间进展,部分青少年面临B肝表面抗体消失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最近马祖发现有40%学童,虽然已接种过B型肝炎疫苗,却检测不到B型肝炎表面抗体,而担心是否已失去保护力,更犹豫该不该再追加B肝疫苗。这则新闻也引发许多家长关切,我的孩子是否也面临了同样的状况?

台湾地区从1984年开始,针对母亲为B肝带原之新生儿者进行疫苗接种,到了1985年,扩及到新生儿全面进行B肝疫苗预防注射。因此目前23岁以下的青少年,B肝带原率已大幅降低,近10年来研究发现儿童之带原率约在1%左右。

B肝表面抗体 随时间消逝

不过,注射B肝疫苗后所产生的B型肝炎表面抗体,却因为缺乏抗原的刺激,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台大医院针对1,200多名完成B肝疫苗完整接种的儿童进行研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追踪到14岁。结果发现,到14岁时,有约40%的儿童检测不出抗体;其中有11人在检测时发现曾感染过B型肝炎(其中5人的母亲为带原者),但并没有人因此成为带原者,也就是说,疫苗仍具有保护力。

台大医院另一项近年的研究发现,接种B肝疫苗10年后,已有40%至50%的人已经没有或测不到抗体,但是对B肝病毒的免疫记忆仍存在,所以仍具有保护力;到了接种后16年左右,20%至30%的人不但已没有抗体,连免疫记忆也可能已消失。所以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成为B肝带原者的风险也越高。

B肝疫苗保护力约15年

目前B肝疫苗在国内属于常规预防接种项目,所有幼儿都应注射过,但部分学童却测不出B肝抗体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预防注射所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流逝,在未有抗原持续刺激的情况下,抗体逐渐减少,保护力日渐消失,就像书念久了,也会逐渐遗忘一样。事实上每种疫苗的保护力长短不一,例如:A肝、麻疹等疫苗的保护力,可持续20年以上,而百日咳疫苗的保护力可能只有3至12年,至于B肝疫苗,目前所知,保护力约至少可维持12至15年。

另一种比较少见的状况,是预防注射初始即失败。尤其是原本免疫较差的人,就容易出现无法产生抗体的情况,例如:洗肾病患因为容易罹患B肝,所以B肝疫苗对他们很重要,但因这类人士免疫较差,却也常打不出抗体。另有些特异体质的人,即使完成3剂B肝疫苗注射,却仍无法产生抗体,但这类患者在其他的预防注射却不一定有相同的情况,所以很难预测。所幸这类患者很少见,只占1%至2%。

未完整注射 会影响保护力

还有一种人为的原因,就是未按流程准时接受3剂B肝疫苗注射,或者孕妇本身是B肝带原且e抗原呈阳性,但新生儿未在24小时内施打免疫球蛋白。事实上,注射B肝疫苗第1剂后,产生抗体的比率只有50%,第2剂后会增高,到第3剂才能加强作用且使保护力持久,若未按时程准时施打,保护力就会大大下降。

测不出抗体 未必失去保护力

根据台大医院每5年进行1次的大规模调查发现,台湾地区在1986年7月之后出生、已全面接受B肝疫苗预防注射的世代,带原率维持一定,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因此有许多人虽然测不出B肝抗体,但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显示全面性追加B肝疫苗并不须要。

另一项台大医院去年针对933名国中生(未筛选是否接受过完整B肝疫苗注射)所进行的研究发现,有70%已测不出抗体。再追加1剂疫苗后,其中的7成又出现抗体,表示仍有免疫记忆;而另3成无法顺利再出现抗体者,表示已无免疫记忆。也就是说,这些国中生里,有21%已经失去B肝的保护力。

母亲带原 幼儿宜确认有无抗体

既然如此,是不是所有人都该检验是否有B肝抗体,以策安全?建议已打过B肝疫苗者,如果家中有带原者,或暴露在某种可能传染的情况下,则不妨检查一下是否有抗体。

尤其若母亲是带原者,则幼儿最好在1岁左右即检查体内是否有抗体。另一种情况是,要进入医护等可能接触病患的行业、当兵、性对象为带原者、药瘾、穿耳洞等,属于可能有高风险的行为或行业时,也不妨检验一下。

不知有无抗体 可直接补接种

事实上,若无法确定体内是否仍有抗体,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补打1剂疫苗,之后再进行检测,若体内已可测出相当量的抗体,表示保护力仍在,且可再继续维持;若1个月后仍测不出抗体或抗体相当低,就得再接种两剂,重新按时程完成3剂疫苗的注射,然而先检测抗体还是最正确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注射。

另一个方法是,对于目前10岁左右的儿童,可在12岁前补打1剂疫苗,以维持免疫记忆;等到20至30岁时再补打1剂;再10多年后,带原率应已大幅减少。若目前已超过12岁,则可考虑重新按时程补打3剂。

要注意的是,目前台湾仍是B肝的高危险区,呼吁没有抗体亦未带原者,即使家中没有人带原,未来仍可能与带原者接触,仍可能受到感染,因此可考虑补接种疫苗。

●〔Q&A〕

Q:儿子打过B肝疫苗,为什么却仍成为带原者?

A:有可能母亲是高病毒量带原者,孩子在子宫内已受到感染,出生后即使注射疫苗已来不及;也可能感染的是突变种病毒,因表面抗原结构改变,所以疫苗无法发挥作用。另一种可能是虽打过疫苗,却未产生抗体而不自知,因此受到感染。

Q:听说成年人打B肝疫苗,比较容易出现副作用?哪些人不能打?

A:不正确。B肝疫苗是很温和的疫苗,顶多造成局部肿痛(约5%至10%)或发烧(<3%),且症状不严重,几天即可改善。B肝疫苗是非活性疫苗,所以并无禁忌,除非对此疫苗过敏者,但比率很低,到目前为止,台湾并未发生因此造成严重过敏的患者。

Q:之前曾打过2次B肝疫苗(因怀孕一度中断),后来再验已有了抗体,还需把第3剂打完吗?

A:第3剂才能加强作用且使保护力持久,因此如果中断在3、4年内,最好还是打完第3剂;但如果中断已5年以上,则可先补打1剂,再检查看看抗体是否已达预期效果,如果没有,则把它当第1剂,接着按时程继续第2、3剂的疫苗注射。

Q:已经60岁了,检验发现没有B肝抗体,还需要注射疫苗吗?

A:任何年纪都有罹患B肝的风险,只要想预防,都可注射疫苗,只是其急迫性没有年轻人高,因此可自行考虑。不过年纪越大,免疫功能越差,B肝抗体的产生率也会较低,打完后仍要注意是否已产生抗体。

资讯来源/《肝病防治会刊》第四十二期◇(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