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农业通膨来了 应突破技术消散阴霾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八日电)中华经济研究院辅佐研究员蔡凤凰表示,高油价及高需求的改变,全球必须接受农业通膨时代已经来临,观察各国因应政策,大多数国家是采取降低或取消关税、加征出口税等,而台湾是采取消或降低消费税策略,应加速研发突破农业技术消散高粮价的阴霾。

蔡凤凰在经济部投资业务处最新出刊的“全球台商e焦点”电子报中以“一颗玉米揭开高粮价时代序幕”为题发表分析。

蔡凤凰表示,根据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2007年12月编列的食物价格指数(food-price index)资料显示,从2005年至2007年,全球食物的实质价格大涨75%,全球谷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稻米等)期货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农业通膨”(Agflation)已经成形。

高粮价将带动下游民生物资价格齐扬,必定对全球产业与民生经济带来负面冲击,过去农作物唯有收成不好时才会价格大涨的定律已遭到推翻。

蔡凤凰指出,上游农原物料飙涨,下游粮食制品及厂商也跟着动荡,由于台湾对于大宗农作物多仰赖进口进行加工生产,餐饮业、食品工厂与养殖户若无法吸收增加的成本,这些民生食品物资上涨成本,最终仍将转嫁至消费者身上,造成国民减少消费支出及增加生活上的痛苦。

她分析,目前全球粮食供需处于脆弱平衡,各国背负高通膨压力,为稳定物价,避免国内厂商外销获取较内销为高的价格,政府所采的政策工具不外乎汇率及关税政策,尤其是实行征收临时性出口关税政策或配额政策,以达到抑制出口的目的。

蔡凤凰整理,目前各国对抗高粮价采取的相关政策,包括降低或取消进口关税、降低或取消消费税 (台湾就是取消小麦、大麦、玉米或黄豆营业税)、加征出口税、进行配额、降低出口许可证或禁止出口及固定玉米或面包价格等。

她认为,这一波粮食危机因高油价及高需求引起,全球必须接受农业通膨的时代已经来临,农业通膨并非为这季歉收,下季增产就能解决,观察各国的因应政策及现有的生产技术,似乎无法消散高粮价时代阴霾,但建议加速研发突发性的农业技术,如增强抗灾性、改良种子等,以增加粮食产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