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仍将是衰退阴霾下的中流砥柱

标签:

【大纪元5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2008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外溢效果显现,波及全球各国,全球经济无不笼罩在美国衰退的阴霾下。然而,专业信评公司标准惠普(S&P)却认为只要美国衰退时间不要太长,通膨威胁不要恶化,整个亚洲地区仍将相对稳健成长,是全球衰退阴霾下的中流砥柱。

美国衰退对全球经济的外溢效果,特别是对亚洲地区的影响,经济学家目前见解分歧。有一派主张二分法(decoupling),认为近几年亚洲地区高度成长,对美国出口的仰赖已逐渐降低,因此美国的衰退对亚洲地区的冲击有限。另一派则认为,即使亚洲地区对美国的依存度降低,但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出口仍以美国为大宗,尤其亚洲各小国更为明显,因此一旦美国衰退,亚洲地区将受严重冲击。

此时的美国经济确实已陷入衰退,未来几个月内,正可以好好检验这两派经济学者的看法孰是孰非。标准普尔却肯定表示,亚洲地区成长动力仍在,美国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冲击有限,观点如下。

亚洲地区的成长与通膨展望

首先,由于亚洲国家在2005及2006年采行货币紧缩政策,以及受到2007年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 2008及2009年亚洲各大经济体的成长力道将较前两年减缓。

其次,尽管亚洲地区的成长减缓,成长率则维持相对高的位置。其中,中国及印度是经济成长率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这两年的成长率将超过8%。此一成长动能将稳住整个亚洲地区于高档不坠,也使亚洲地区免于美国衰退的冲击。

再其次,由于过去两年央行采行紧缩货币政策,通膨情况在亚洲地区被控制得仍算温和,接近于2006及2007年的水准。而利率水准相对较高,理论上,央行有较大的降利空间来刺激内需,以弥补出口减缓的不足,但实际上,由于近期的通膨威胁大增,各国央行不见得会采行降利的宽松政策。

看好亚洲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已摆脱衰退。尽管日本的经济成长率无法回复过去10年前的2%以上的水准,但由于亚洲地区逐渐富裕,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出口将增加,进而确保日本未来的经济持续成长。而东南亚国协的各个国家大多依赖出口,亚洲地区的贸易活络,也可间接维持这些国家一定的成长率。

出口分散

虽然亚洲的经济体大多出口导向,但近来已逐渐分散至美国以外的地区了,尤其2007年这个现象更加明显。

2007年某些国家的经济成长率还可维持近几年的趋势,而有些就受到美国经济的影响了。直觉上这些表现强劲的国家,其经济表现可能与进行区域内贸易有关,才能弭补对美出口的减少。

亚洲各国对于进行区域内与区域外的贸易整合与双边协定相当热中。2007年亚洲各国签署了60个贸易协定,其中有36个协定是与区域外的国家签订的。由于自由贸易盛行,区域中一旦出现成长快速的经济体,邻近国家势必最先受惠。

风险

在全球一片不景气中,亚洲地区却有自免于外的经济成长实力。不过,这还是有假设前提的。如果假设前提变坏了,那么结果也可能变的很糟。亚洲地区面临的潜在风险如下:

更严重的美国衰退

美国衰退的时间拉长,将造成进口需求遽降,特别是消费产品皆由亚洲地区出口,如此一来将冲击亚洲地区的薪资水准与投资活动。如果美国衰退时间很短、幅度不大,厂商大可不必裁员,也无需暂停中期的扩厂计划。

通膨

通膨是此时亚洲地区总体环境中最大的风险所在。然而,造成全球通膨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美国,反而是油价、商品与粮食行情。油价已走出一条自属的多头架构,与全球关联度不大,也与过去的油价模式不同。商品行情则与亚洲需求有关,特别是中国地区的需求。

粮食价格也走了多年的多头行情了,造成原因有几个:高油价间接促成生质能源兴起,谷物供不应求;高油价也让肥料价格居高不下,栽种效率降低,收成转差;全球气候暖化,谷物出产国收成欠佳等等。

降低利率通常是有效刺激经济的利器,也是避免国内经济受美国衰退波及的重要手段,但担心通膨威胁与日俱增,各国央行在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皆投鼠忌器。

结论

区域贸易整合趋势之下,亚洲各经济体都可从邻近国家的成长中分一杯羹,所以亚洲各国皆是整个亚洲地区高度成长的受益者。短期而言,区域的贸易整合有助于亚洲地区与美国衰退隔绝。然而,谷物与能源价格造成的通膨却如影随形地威胁着未来几年亚洲地区的总体经济。化解通膨的威胁,将是亚洲各国政府未来最重要的挑战;确保成长的持续,亚洲各经济体必将进行更密切的区域贸易整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电评论:亚洲国家的美国牌
8百亿美元银弹 瞄准金融变局
内蒙知名作家纳仁毕力格遭拘捕
袁伟静诉边检案5日在北京秘密开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