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可貌相 传统分类错误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萱仪/综合报导〕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鸟类遗传学研究发现,过去我们懂的鸟类知识可能有误,以后的课本必须修改。

芝加哥费氏博物馆参与这项研究的苏司马瑞迪表示,这项研究揭示两件重要事实:“首先,外表是骗人的,长得像或行为类似的鸟类不见得有关系;再来,鸟的分类,还有我们相信的演化关系很多是错的。”

研究五年 数十种鸟名要更改

历时五年的研究总共检验了一百六十九种鸟类的三万二千个碱基,结果发现数十种鸟的名称可能需要重取。这项重要的研究也成为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焦点报导。

研究建议,鸟类大概可粗分为陆鸟,如麻雀;水鸟,如企鹅;以及岸鸟,如海鸥。

但这样的分类却存在许多矛盾,爱水的火鹤以及其他亲水鸟类可能不是从水鸟演化而来的,它们只是接受在水边的生活形态;在陆地生活的杜鹃也不是演化自其他陆鸟。

在新的演化图上,䴙虒与火鹤是一起的,而不是跟潜鸟;鹦鹉跟其他鸣禽的关系应该更亲一些,有些不会飞的鸟在基因上跟会飞的鸟是一家。其他颠覆过去常识的还包括白天活动的蜂鸟演化自夜间出没的欧夜鹰,隼与老鹰之间没有关系,快速飞行的海鸟与鹈鹕或其他水鸟也无关。

“新的分类虽然出现,其实演化的原则没有变,分类还是希望展现亲源关系的远近。”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如说:“怎么分类,为什么分类的精神没变,变得只是细节。”

刘小如指出,十八世纪林奈在为生物分类时,因为没有基因的概念也没有技术,只能用外型分类。一九八○年代时,开始有人用血清来为鸟类重新分类,但当时提出的许多新关系也有很多人没有采用。

“现在这个新发现,在未来十几二十年应该会引起很大的讨论,但却不一定会采用新的名称或分类。”刘小如指出,台湾到现在还有人是沿用日治时代的鸟类名称,有人则用终战后的新名,近来发现的许多鸟类名称,连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等汉语区都无法统一。

此外,基因是否是唯一的分类依据也有争议。“基因可能有差距,但程度多少才算差异呢?”刘小如说:“自然界永远有例外的,毕竟分类是人的意愿,是人的标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飓风贝里尔快速增强 威胁加勒比地区
胡友平救人遇难 分析:中共在隐瞒什么
中朝威胁上升 美在亚洲加强安全伙伴关系
印尼拟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200%进口关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