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美国政府到底该不该救市?

人气 73

【大纪元9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罗心慧综合报道)美国财政部20日向国会提交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但有专家认为,这一计划可能仍无法帮助一些银行摆脱困境。目前国会议员们仍在激烈讨论、修改这个拯救计划,争取拿出一个跨党派的立法,允许行政当局从陷入困境的银行和金融公司手中收购大打折扣的资产。

但是,彭博新闻社和洛杉矶时报24日公布的民意测验显示,55%的受访者认为,即使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垮台危及国民经济,美国政府也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去为这些公司买单。相比之下,只有31%的美国人认为,政府应该拉华尔街一把。这场危机究竟是谁的错?彭博和洛杉矶时报的联合民调显示,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要怪金融机构本身,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把手指向布什政府。

7000亿美元能否解决问题?

9月19日晚,美国财政部向国会递交提案,提议财政部长有权决定从任何总部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以财政部认为可行的条款购入房贷相关资产,上限为7000亿美元。这份巨额金融救援计划,主要是由政府出面从金融机构手中接收不良抵押贷款资产,推动加快购买抵押贷款证券,以保证金融机构的下一步顺利运行。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该救助计划将在2年后自动失效,但财政部从金融公司收购资产的持有期限则不受时间限制,财政部可以视必要情况长期持有。另外,该计划涉及的所有抵押贷款都必须是9月17日前发放的。

7000亿美元的支出,约等于迄今为止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全部花费,也等于每一个美国公民拿出2000甚至更多的美元来买单。但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表示,等到房地产市场复苏、抵押资产价值回升的时候,政府这7000亿美元将部分得到补偿。

在政府刚刚才拿出850亿美元拯救保险巨人AIG(美国国际集团)、200亿美元来支持房地美和房利美之后,无论这笔7000亿美元的救援资金如何支出,都将给明年新增5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9月21日,布什在白宫发表讲话时透露,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愿意动用纳税人的金钱来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他当时第一直觉是希望借美国金融市场的自我运行机制来慢慢弥合。但是,连续几天和专家商谈时听到专家的报告,使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因此决定采取大胆的行动。

布什认为,尽管这个计划需要投入大量的纳税人金钱,但这个积极主动的做法对美国千万家庭的最终代价,远远低于其他方案。如果不采取主动措施,美国的金融市场将继续承受巨大的风险,会造成大量就业者失业,养老金贬值,楼价贬值,新批的房贷、车贷和大学学费借贷资源干涸。


2008年9月以来,美国股市一路下跌。(Getty Images)

惹祸的投资银行从此消失?

9月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就此,仅剩的两家投资银行巨头也成为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几十年来,投资银行在一场场的豪赌中发展壮大,巨额的债务灌溉出它们的丰厚利润。这次转型后,他们将更像一家商业银行,接受存款,准备金将会增多,风险也会小很多。

美国专栏作家理查德‧隆沃思,在数年前的专著《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一书里忧心忡忡地写道:“全球资金市场两个星期的交易量,就超过全世界每年贸易和投资之所需。另外50个星期的交易活动,全是投机。”

这种投机行为的危险,就在于让一块钱避险,就要以两三块钱进行避险操作。因此,“投机性的经济活动,规模是真正经济活动的12倍”。这意味着,资本市场上的多数资金,都在进行一场豪赌。所谓“次级贷款”以及将其打包上市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不过是这种豪赌中的一种。隆沃思担心,全球经济自由化将带来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似乎印证了他的担忧。豪赌的投行们也该收收手了。


由于过去几年盲目的投资建房,美国出现大量空置房屋,以求降价出售。(Getty Images)

金融危机的元凶:两房“多米诺”

房地美和房利美(简称“两房”)两家巨头的主要业务是融资:从其他贷款公司手中购买住房贷款,然后通过向全世界发行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由于它们享有准政府信用,所以它们的融资成本很低,别人根本无法跟它们竞争,规模也迅速做大。据统计,美国房贷市场总盘子大约11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中国GDP的3倍多),两房占其中的近一半。

随着次贷危机的加深,“两房”账面上亏空累累,几乎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继续为它们融资,除了美国政府。如果政府不注资,那么,它们很可能进入破产程序,届时,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多米诺骨牌般的效果:两房倒闭将摧毁美国房贷市场,继而整个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再进而是全球金融市场。这是美国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因此它们选择了战略性地对“两房”注资。

而中国作为美国金融资产最大的投资人之一,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遭受损失。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机构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务总额将近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8万亿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债权国。


美国华尔街的兴衰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Getty Images)

“自由市场主义”行不通了?

对于美联储的大规模“救市”干预举动,媒体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华尔街日报》发表“十天改写资本主义”文章称,“在这10天里,美国政府摒弃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许多规则,以挽救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免遭崩溃。”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济学者也对“自由经济”开始表示质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近日在北京演讲时表示:我们必须从现在的经济危机中汲取的教训是,单纯靠市场自身调节是行不通的,应该有合理有效的调控机制。

但也有专家表示,美国的金融危机恰恰源于其对真正自由经济的摒弃。专门研究自由经济鼻祖亚当斯密思想的美国维珍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商学院教授Patricia H. Werhane指出,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只有在宪法、秩序和公正的制度框架内才可以运作,而这种框架则具有坚强的社会道德和宗教基础。”

Werhane指出,公义和公正的论题贯穿亚当斯密的所有著作中,“平等对待”(equality of treatment)和“公义/公正”是构成亚当斯密理想中的自由经济的基本条件,因为“离开公正的框架,任何一种市场都不可能运作”,而“只有当竞争在地位相等的各方之间进行时,市场才最有效率,最为公平”。

Werhane认为,史密斯被广泛引用的“无形之手”是在公平对待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前提之下才起作用,如果市场竞争不公平,如法律偏袒某些群体,存在不诚实的契约、不公平的银行操作和操控价格的阴谋等,造成垄断,那么“无形之手”是无法起到有效率和公平地分配经济资源的作用的。

亚当斯密坚决反对各种垄断和伴随而来的权力滥用,这才是他理想中的自由经济的真义。然而,在上世纪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后,罗斯福政府推出了大面积的经济干预政策,美国政府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活跃的角色。本次财政部的拯救措施,也正是美国政府在持续了一年多的次贷危机之中推出的最大手笔。

为了对政府有足够的影响力,两房巨头在政治游说上也一直多有投入,据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统计,两房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在政治游说上花费了740万美元。其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接受了两家公司12万美元以上的捐款,数额在政客中名列前茅。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接受了2万美元左右的捐款。

接受捐款的数量,也反映了两位候选人所在党派的经济理念的差别。民主党倾向于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达到“居者有其屋”,共和党则更倾向于利用市场的规则。两房是“居者有其屋”这个政治理念的最大受益者。

麦凯恩和他的副总统候选人佩琳9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阐明了两人对两房的立场。两人指出,此次财政部的拯救方案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他们当选,他们将“对两家公司实行永久性的缩减和重整,并且不再用纳税人的钱让两家公司去为游说者、管理层、董事会、股东服务”。


2008年9月19日,布什总统计划出资7000亿美元,拯救美国金融市场。(Getty Images)

两房的失败源于其准国有化背景?

两房在成立初期本来就是国有企业,后来随着美国住房抵押市场规模的扩大而私有化。两家公司上市后,政府不再拥有股份,按理说已经与政府脱离干系。但是由于它们的规模和历史,投资人依然认为政府会给它们撑腰,两家公司也依然能以很低的利息借钱。

实际上,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了市场经济中的怪物公司:打着国家的招牌飞速扩张,风险无意识地转嫁到国家和公众身上,利润则落入股东私人手中。风险与利益脱钩的后果就是盲目扩张。一开始,两家公司还只购买风险最低的房屋贷款,但是随着二级房贷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两家公司的触角开始伸向更具风险的所谓的Alt-A贷款。这类贷款的申请人很多都不具备足够的信用和收入证明材料,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很大。最终,这类贷款给两家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根据现已公布的公司二季度财报,Alt-A贷款虽然只占两家公司业务的10%,但是却占据了它们亏损额的一半。

随着信贷市场的恶化和房屋价格的下跌,两家公司的坏账越来越多,恶化的资金状况迫使两家公司停止了对房贷市场的融资,房贷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匮乏,房贷利率于是不断上升,使原本已经萎靡的房市更加一蹶不振。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借政府的招牌行股东之利的模式,不但不能给地产市场带来长久的利益,而且危害到了美国的整体金融体系。

Hunter College 经济学教授霍华德‧邱尼克(Howard Chernick)说,政府的被迫介入“意味着这个为房产市场融资的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


2008年6月,中国股市一片凄风苦雨。(Getty Images)

美国的救市和中国的救市一样吗?

在美国政府面对金融动荡不得不出手救市的同时,中国政府在股市接连重挫的情况下也陆续公布多项政策提振股市。9月15日,中国央行调降一年期放款利率27个基本点至7.2%,并调降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率1%至16.5%,市场解读这是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第一步。新华社报导,中国主权基金CIC将入股中国前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同时政府宣布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课征方式,仅就出售股票时课征0.1%,买进时则不课征。所以有些国内学者宣称:中国政府也开始救市了!而其实,中国的救市和美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美国救市的手段是用市场的方式参与,而中国完全是政策性的行政救市。与中国之前在国有银行改制过程中直接剥离银行不良资产以及财政直接注资等手段不同的是,美国财政部是购买了“两房”的股票,并且引入新的管理层。也就是说,美国财政部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对“两房”进行救治,而不单纯给钱了事。

美国政府在经济不景气和没有买家时持有资产、提振市场,但市场并非一成不 变,当市场回暖时,政府还可以卖出资产,这样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救市”,同时将会获得收益。这与中国一次性给予补助式的“救市”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救市”在程序上和中国也有本质不同。美国财政部提出救市计划后,必须经过国会讨论,而且也广泛吸收各界的意见,表决不通过是不能执行的。而在中国,“救市”方案往往是几个人拍脑袋的结果,并且也不公开透明,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更是无法控制。

市场是需要政府多年培育、细细构建才能形成的,比如说保持公平正义的法制有没有?游戏规则有没有?没有这些的话,到最后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这就是中国房改、医改、教改,用市场化解决的结果。把这些领域随意推向一个不存在法制、游戏规则的市场,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少数人得益,大多数人反而买不起房了,看不起病了。

另外,美国的政治市场与商业市场一样发达。美国政府可以“不救市”,但这意味着失去民心,也就意味着丧失选票。尽管在次贷危机中有人倾家荡产身无分文,但他在政治选举中仍握有一票。因此如果政府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无所作为,其政治信用将会受损。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开始,掌管白宫的共和党显然不希望看到麦凯恩在“两房”问题上丢分。

所以,美国财政部的“救市”,依靠的是以民主和法治为基础的“市场化”手段, 这恐怕是中国目前所不具备的,任何两国救市的比较都毫无实质意义。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信用紧缩 美国八月份成屋销售意外减少
李天笑﹕金融风暴改写美国游戏规则
美国防法案要求审议中国太空项目
挽救经济 麦凯恩与奥巴马将出席白宫峰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