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专访/前交通部长蔡堆︰ 大三通未让业者获利 就是失职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专访

马政府推出爱台十二项建设以扩大内需,前交通部长蔡堆受访指出,有心还要有力,能否快速产生乘数效应,执行力非常重要,他建议,前政府规划评估中的案子在可行性上会比新建设更具实益,不应该有新旧政府之别。

蔡堆同时直言,大三通没有对台产生经济效果,当前的谈判模式是很大的问题,新政府犯了先开价的谈判大忌,因此注定输局。谈判未让我方业者获利,就是失职,必须检讨。

记者问:马政府正在推动以公共建设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景气,能否请你以过来人、专业的角度,评析他们的成绩单?

蔡堆答:由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成长,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方向,问题在你的项目以及时效,计划执行愈快的乘数效应是愈好的,例如公共建设,若是去买土地,就没有太多的乘数效应,若钱投入在盖公路、实体建筑,这些是确实有用的,例如从建筑本身就会有营造厂、工人、原物料工厂等等效益,产生的乘数效应就很大。

新政府现在号称要比过去投资更多,则还要看执行力如何?八个月来,我们检视它的脚步有没有更快?如果确实执行得更快,那么同样的钱产生的乘数效应就更大,反之如果今天编的钱没有投入到有乘数效应的地方,或者速度很慢,则结果就值得检讨。

我观察这几个月,刚开始马政府让人感觉到很积极,但是从结果论来讲,几个重大的建设到底是加速了或延宕了?由于都是老同事,我不便点那个建设,但是社会大众都很清楚,我们留给新政府这么多未完成的工程,这些工程是比以前我们在时更超前?或是造成很大的落后?

同样的执行人员,只是政务官换了,其他人都没动,新政府也要求要积极,但结果却是落后,这时你就要去思考为什么?是不是中间哪个环节松掉了?

问:你认为这是心态问题?也就是前任留下来的我不信任,要重新检查后才认可;或是能力问题?也就是兵随将转,将不行,兵当然瘫在那里!

答:没错!这个部分要由社会大众去检视,我只是观察出有心,是不是还要有力,若有心却无力,则效果会打折扣,这些钱还是借贷来的,还要还本付息,将来第二代、第三代怎么办?

公共建设这一块,从经济面来讲是有效的,尤其现在国民党在国会是绝对多数,在预算、法案上,比以前都好处理多了,但是如何让政务体系换了,事务官都是原班人马的情况下,使其不退化、行动品质更好,这恐怕是还要努力的地方。

问:你刚才提到新政府对旧的建设执行进度落后,但现在为扩大内需又动辄几百亿搞新的建设,这部分你的看法是?

答:五二○退休后,我连老同事都不太敢连络,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氛围,明明这些人是好朋友,但若有所来往探望,不同的来源就会传出不同的话,因此这些局长我现在连电话都不打。

因此你提到新的建设,我不太敢去批评,但是我觉得应该从制度面来看这件事情,任何一个建设案,即使你有钱,都不可能凭空开始,你都要做先期作业,包括可行性评估、先期规划,大案子还有环评问题,这些如果都没有做,绝对是动不了的。

例如要建一条快速公路,路在哪里?你要挑,这不是一天两天,可能是一年两年,接着要做环评、规划、设计,都需要时间,但是仍有可为,因为在旧政府时期已经有很多规划的案子,或者认为这些公共建设是应该做的,事务官们都清楚,这时就不该去分旧政府、新政府或派系,毕竟这些建设还是留在台湾嘛,这时就应该去检视旧政府时期规划的案子,这些也都是应地方之需要,这些案子会比突然一个新案的可行性高一些。

如果我理解得没错,他们还是会就已经在做先期规划的案子优先,在我任内时已经发现,该做的事实在太多了,但是预算给的非常紧,例如你要做十年五千亿的大建设,但预算只能筹到一千亿,规模只有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备有一个可行案子在,当然就先按此处理。不过其中也要考虑预算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城乡差距要缩小的问题。

公共建设在过去几年,我们大致发展两块,一个是捷运系统,这是一个大量运输的系统,也是一个省能源的系统,但是它最大的麻烦是需要的钱是最多的,不过效益则是长远的。第二个是公路,现在西岸高速公路已经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些瓶颈,例如西滨快,从八里往南到台南县,再到高雄县,中间有几段因某些因素如抗争、环评而未衔接,虽有替代道路,仍会影响上路率与效益,那时我们已经在积极处理,但因预算问题卡住了,这些他们应该还是要继续做。我要强调的是,新政府要注意预期的经济成长效益能不能出来?以及城乡能否公平性的问题?不能偏厚某个县市,真正需要连接的地方没有连接,这就会漏失掉。

问:三通是交通部的重要业务,把中国杯葛的因素先放一边,从当初你们的规划内容,比对现在马政府付诸实施后,对台的预期经济效益却没有出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谈判无能的因素?或者其他?

答:你已经点出问题了!三通就像人走路,我并不是政治意识挂帅,为什么从李前总统、陈总统到马总统,三通一直都有不同的争议?这表示这个政策必然有得有失,而谈判与执行就要去想办法得最多、失最少,对岸同样很清楚,他要得最多、失最少,这中间不是零和,有个处理的空间,这就是谈判的核心。

旧政府时代,针对三通谈判,我们是非常负责、谨慎地在执行,真的可以妥协的我们也接受,若评估认为不需要急于一时的,我们绝不躁进,现阶段的一些东西,其实在旧政府时代两边都有一些共识了,只是因为对岸的政治因素没有执行而已。7月4日首航之前,他们就已经签字了,所以你可以预期到,事务官阶层早就谈好,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但是反过头来看直航实施后,大家都感觉到Something wrong!与一般社会大众期待三通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至少给台湾某些活水,似乎没有发生,这其实是配套的问题。例如空运,这分两块,一个是货,一个是人,人的问题很清楚,现在是去的多,来的少,去的多是因为观光以及台商往返两岸,台商早就存在,过去是经港澳前去,现在可能会有增加的因素是,如以前去北京要好几天,现在从松山走几个小时就到,时间效益会出来,但是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就造成台商往返两地更增加,台湾人前往观光更增加?

还有,硬要说台湾开放几个点,对方要开放几个点,其实这些在谈的过程中可更细腻、弹性一点,应可以对台湾航运界、商业界更有好处。这一块现在好像也是对方观光客来的少。之所以如此,我们当然知道原因是观光客他们根本没有放,最近观光局赖局长讲要赶快跟对方谈增加开放的省份,这点我觉得还不是问题核心。主要在他们组团的方式,他们的旅行社都是国营的,例如每个省、每个市只有一个,而中央给的配额譬如一天三十人,他就这么做了,你要大量增加,除非他们的中央给他们十倍的配额,他就会去招了,没做到十倍,量也会出来,现在中央配额没增加,他们再怎么组,量也不会多,搭航班的也就会少。

另外一个,人同此心,台湾人旅游或台商首选一定是台湾的航班,因此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来,台湾航空公司的载客率永远比对方的高,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开放让我们的航空公司飞得多?最近上海不就发生我们的新年航班被减班的事情,这是一个相对量的问题,你台湾航空公司吸收的多,对方航空公司就会吸收少。因此可以预期,我们航空公司未来要热门的点、热门的时段增加,会有事实上的困难。

货的部分,前年中国与美国修了航约,美国航空公司揽货与载货量更为增加,例如从广州或上海回美国,美国公司占尽便宜,现在仍然不许转机货来,即使转机货来,台湾航空公司恐怕仍然很辛苦,除非你有个非常优惠的费率,或是更好的package,否则大家会抢时间,上海飞洛杉矶,比到台北再转洛杉矶,有它先天上的盲点。但是现在这块没有出来,因为转机货根本不准嘛!如果这一块能够让台湾航空公司可以承揽,多多少少是会有帮助的。

问︰我在采访时曾经问过马先生,政府的三通谈判,客运的延远权没有,货运的揽货权也没有,根本是空包弹,他说因为是包机,所以没有延远权,还反问揽货权怎么没有,他搞不清楚揽货权与货运包机的区别,这是满离谱的。你对政府与中国谈判有何提醒与忠告?

答︰谈判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谈判不会你死我活,你不会得到最多,也不会失去最少,但是谈判有个忌讳,你绝对不能先开价,先开价你就输了,谈判入门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能把底牌掀出来,你有没有发现,这几次谈判都是政府先开价?

我从电信总局副局长与美国谈判电信业务开放、民航局长去谈Opensky,美国人谈判是最讨厌的,当年我们的前辈去谈农产品,谈得怎么样大家都心里有数,但是电信,我谈到最后,你要来,我欢迎你,但绝对没有大甜头,当时要配合大哥大开放,今天美商AT&T最多与远传合作,绝不会让你全吃,或是把台湾市场打烂掉。航空谈判,当时与美国人谈开放境空,我跟他们熬到清晨两点,对方最后熬不下去,到今天为止,我们只开放桃园、高雄两个机场给他们,他则开放全美国所有的机场,只要是国际机场,他不能拒绝台湾航空公司的航班,班次他也不能有异议。甚至我们的航空公司要飞到其他地方的延远权,都没有问题。

中国当然会有他们的考虑,对方的航空公司这几年虽有成长,但与华航、长荣比,还是有点辛苦,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去争取最大利益、最小之弊,这是谈判过程要去拿捏的。这时谈判的指导原则必须让去谈判的人得到充分的信任,让专业的人确实可做某些主张,而不是不管怎么样就是把它谈妥。以此检视,最近发生我们船要过去他不准的问题,不仅如此,我们的飞机航班因为是包机,飞过去要他允许,这中间相对就有很多他可以处理的地方,但很抱歉,有关细节恐不便在此透露,否则下次谈判时,我方又要吃苦头了。这些就牵涉到你在谈判的时候有没有去寻求突破?这些都与政治无关,完全是谈判专业的问题。

所以我在部里的时候一再强调,主管机关不管是交通部或民航局,如果你今天没办法让我们业者有利可图的话,你本身就是失职。如你谈判的结果,是让业者苦哈哈,或让业者到处穿小鞋,就真的要检讨了。

马政府好像是由国共论坛先做上位,然后再去谈技术细节,最后海基海协江陈形式上的签字,如果一定要采取这样模式,我很期待他们在上位谈时就要很小心,如果上位就定调了,中间谈的就没什么意义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