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族腺瘤性息肉症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9日讯】一位32岁的女性,因近几个月来慢性腹痛、偶有血便而求诊。病人自述饮食正常,无重大病史,亦无感冒、发烧等其它症状。门诊医师实施身体检查,腹部无肿块或压痛。

经仔细询问得知,病人的舅舅曾因多发性大肠息肉做过大肠切除。医师认为不可轻忽,因为此病人是遗传性大肠息肉症的高危险群,因此安排时间做了大肠内视镜检查,结果,上百个息肉在大肠镜下一览无遗。医师顺便做了切片,病理报告为“大肠腺瘤(adenoma)”,于是“家族腺瘤性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以下简称FAP)”诊断确立。

数日后病人接受大肠切除手术。一如内视镜下所看到的,上百个息肉丛生,覆盖了一大部分的大肠黏膜,最大的直径达1.5 cm。病理报告显示为“多发性大肠腺瘤(multiple adenoma)”,其中最大的腺瘤还合并有“严重异生(severe dysplasia)”,是高危险癌前病变,所幸并没有发展成侵袭性癌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目前在门诊追踪治疗。

“家族腺瘤性息肉症”是一种体染色体显性(autosomal dominant)遗传性疾病,因位于第五对染色体上的APC基因异常所导致,非常罕见。其发生率随人种不同,一般统计均小于0.02%,成大医院一年约0~2例。

不过,若双亲之一为FAP患者,下一代有一半机会遗传到此病。附带一提,有少数FAP患者追溯不到家族史,一般认为是后代基因自发性的突变所造成。

FAP故名思义,其临床表现为在大肠上生长的多发性息肉。虽然是先天遗传得来的,不过在刚出生到国小时期通常还不会出现息肉,也没有任何症状。大肠息肉开始冒出来,一般是在青春期之后。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的开始出现,通常在30岁左右,此时在大肠镜下检查大于100个息肉,应可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如果症状出现后还是没有警觉、不以为意,则百分之百的病人会在40岁左右发生大肠癌。

FAP分类上其实蛮多样化的,除了传统型,还有一些亚型,这也反应在它多变化的临床症状。除了多发性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危险外,FAP病人也较易得到其它器官的肿瘤,如小肠、胃、胰脏、胆囊、甲状腺等。

FAP患者的息肉,在病理上称为“腺瘤”。息肉是一种通称;而腺瘤是它在显微镜下的诊断。额外一提,其实一般中老年人也会长大肠腺瘤,不过多是单或少颗,不像FAP病人那么多颗就是了。

FAP其实是十分罕见的疾病,之所以被这么重视的原因,在于它和大肠癌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临床医学对于大肠癌的知识,有很多是得自于研究FAP的研究。而照顾FAP病人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及早诊断,包括:家族史、症状、分子诊断、大肠镜等,并在发展成大肠癌之前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是整段大肠切除,若下段直肠息肉不多,可予以保留,较不会影响排便功能。术后病人仍要定期追踪,因为仍有可能会从剩余的大肠黏膜或其它器官长出肿瘤。

作者:成大医院病理部主治医师李忠达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