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寒冬应防旧病复发

编辑:木木

【字号】    
   标签: tags:

有的人平时身体还好,可是每当秋去冬来,这些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是这病,就是那病。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之日,更是旧病复发,就似一位“天气预报员”。
  
发生在这种人身上的这种疾病现象,医疗气象学上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病即为此类。这些患者往往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
  
有关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在7~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着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3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较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精神病容易发作。
  
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这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以深秋初冬为例,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阴晴无常,忽冷忽 热。即使是在晴天,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5点,气温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以上,所谓的“罗衾不耐五更寒 ”正是指这种情况。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这就使一些慢性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不过,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资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就对及早预防十分有利。目前,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都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

(本文转载自中国食疗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