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话园》

“君臣佐使”之我见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1月24日讯】本人从小多病,故而恨病吃药,恨病学医,并拜京城有名的祖传中医牛老先生学习诊脉。牛老当时已不开诊治病,只是在家里练练气功,与好友谈天论道。由于我兴趣广泛又好学,很快就与牛老成了忘年之交。
  
牛老的诊病水准堪称一绝,不管什么病人坐下后不用说话,手往病人的手腕上一搭,就能把病人身上的病从头到脚说得一清二楚,甚至连潜伏病灶都能说出来。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把这个本事基本学到了手。
  
学会了诊脉,自然就要学如何开药方了。一天,我和牛老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我们聊到了中药配方中的“君臣佐使”。“君”就是主药,针对主症起治疗作用;“臣”就是辅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作用;而“佐”则用来解除兼症,或监制君、臣的药性;“使”用以引药进入相应的经络,或调和诸药。一个完整的药方,君、臣、佐、使不可或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我问牛老,神农为何那么命大?尝百草而遇不到毒药?其次,他怎么能知道每位药在配伍中应发挥什么作用?谁是“君”?谁是“臣”?谁是“佐”?谁是“使”?谁又该做“药引子”?牛老说,他搞这么多年中医也一直为此所困,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古籍才解开这个迷。那上边说,神农其实是个半神,他像孙猴子拘土地爷爷一样,把每种植物的“魂”拘出来,问它们在治病方面都有什么作用,然后记录下来。也许他后来又亲自品尝了这些药物以确定其功效,所以后来就留下来“神农尝百草”神话。
  
牛老当时告诉了我那本古籍的名字,可惜后来我把书名给忘了。不过我倒非常认可这种解释。本来中华文化就是半神的文化。
  
牛老说,药方的配伍有缺陷,则治疗效果欠佳,甚至引发一定的副作用。就像治家治国一样,一个国家只有“君臣佐使”都个守其道,国家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康,社会才能和谐。而一个家庭,哪怕人口再少,也有父母子女之分,也有主内主外之别,否则家庭必不和睦。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词——“安分守己”。安分守己是人的一大美德,但现在许多人都把其看作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人只有安分守己才能各行其“道”,只有安分守己才会尽心配合。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中药中的“君臣佐使”那样心甘情愿地互相配合、各守其道、尽职尽责,就能发挥最大效力达到最佳目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字里乾坤(一)
“大耳蚊”之谬
曹雪芹为何让贾宝玉含玉而生?
字里乾坤(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