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代价与奖赏:做好主管的第一课(1)

罗伯.高菲(Rob Goffee)、贾瑞斯.琼斯(Gareth Jones)

人气 5
标签:

第九章 领导的代价与奖赏

我们尝试在本书,帮助读者解决一个非常困难且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凭什么大家要听你的?”但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可以回答得了这个问题。

领导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伟大领导的背后也没有简单的秘方。许多成功的领导者把他们的深刻洞见及经验写成自传出版成册,给了我们很多重要的线索,但这些都只是线索,不是答案。

那些有志成为领导者,但只会模仿心目中的英雄的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必须了解,重点是你必须更多做你自己,而不是更多做别人。

所以,在伟大领导背后的那份独门秘方,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帮你写出来。就像本书一样,我们很怀疑你可以只花一个晚上通宵熬夜就写得出来。想更有技巧地做自己,绝对需要终身的努力。

如果你把那些成功领导者的自传,看成是一种可以提供问题解答的领导研究,你可能会很失望。

因为这些自传的主要焦点都摆在领导者个人身上,而忽略了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事实,而且这些领导者几乎全都高居组织层峰,或虽不是亦不远矣。

诚如我们指出的,把组织的层级制度和领导混为一谈,不但是严重的错误,还会损及许多与领导有关的讨论。

组织的层级制度是有助领导者的领导工作,却永远解释不了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曾经有人利用科学的方式,尝试分析评量一些领导者有模式可循的个人差异,但大都失败以终。

事实上,这份“领导特质的最终清单”永远无法完成,因为这份清单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有,也得经常随着情境和领导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年年都有领导新秘方不断出现。例如,最近流行所谓的“沉默领导者”,而不是一九九○年代那些名声远播、万众瞩目的魅力型英雄。

这种“沉默领导者”不过再一次说明了领导风格必须符合当时的情境和时代。因此,我们对领导者的期待也必须与时俱进。

不简单的简单常识

我们对于所谓“领导秘方”深深不以为然,因此我们在本书引用了分别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组织的男女性领导人作为实例。

我们的中心主旨是,领导随情境而异、不分层级,而且是一种人际关系。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般常识,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当你知道这个一般常识竟然经常为人所遗忘时,就会大吃一惊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端视情境及领导关系而定。因此,领导者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必须能敏锐地察觉出情境的不同:懂得因时因地做出相关回应。

有效领导者十分清楚,他们的行动会有哪些限制与机会;什么时候该与人亲近,什么时候该保持距离;更知道什么时候要加速前进,什么时候该减速慢行。

因此,没有人可以用一张罗列了合人心意的领导特质清单,就认为可以清楚勾勒出有效领导者的轮廓特质。

有效领导者的成功,主要根植于他们能在各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并用心维持。

能够正确掌握这一切的领导者,就可以在组织里存活下来,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努力;反之,领导者可能偏离正轨招致失败。

例如近几年,执行长汰换率之高,引起各界高度关切,以我们的立场来看,这一点至少可部分归咎于这些执行长差劲的情境感知能力,无法和他们想领导的人建立关系。

但是,媒体把焦点集中在这些深受瞩目的领导者的失败上,不应该误导我们产生这样的结论,以为这些挑战为资深高阶主管所独有。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全拜他们在某些高难度工作上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而我们知道他们的一些事情,以为就可以据此评断他们。

事实上,组织里的所有领导者都会面临相同的挑战。因为领导是不分层级的,所以在一个大型组织里,领导者广布在许多不同的层级中。

我们已经在本书介绍了许多知名度较低的领导者;不管这些领导者位在哪个层级,挑战都一样,他们都必须很巧妙地在各种情境中努力做自己。

因为我们要追随的是这个人,而不是领导者的那个位子。最好的领导者充分展现真正的自我──包括他们的个人差异、热情、价值观,甚至他们的弱点──以吸引并激励追随者。可以说,再怎么要求领导者展现他们的真诚永远都嫌不足。@(待续)

摘编自 《如何让人愿意被你领导:做好主管的第一课》 脸谱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领导的十大技巧: 这是你的船(5)
小职员也学得会的16项特质(4)
这里藏了肯德基的神秘配方:为客疯狂(3)
澳洲可能成为创造绿色就业岗位领先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