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好样青年故事系列 (6)

社区营造 大学生让土沟村散发艺术味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台湾好样青年故事系列 (6)(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8日电)台南县后壁乡村民发起社区营造工作,热情吸引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师生加入,创造出一个艺术气息浓厚、又不失传统风味的生活空间,这里叫“土沟村”。

后壁乡有21个村,台南县占全乡面积近1/10,不过,却只有460户人家、1700多人。村里绝大部分土地是农田,这里生活步调慢,民风也很纯朴、保守,就像多数农村一样,有年轻人口外流,活力渐渐凋零的问题,直到有人想要有些改变。

村长张佳惠在民国89年与几位理念相同的村民组成“台南县土沟农村文化营造协会”,想用绿美化的概念改善居住环境,慢慢将闲置空间整理成社区公共空间,村民多了可以散步、泡茶、让小孩子玩的地方,享受到好处后就会更支持社区营造工作进行。

曾担任过台南县副县长的南艺大教授曾旭正,在发现土沟村有这群热衷社造的人存在后,便居中牵线,推动建筑艺术研究所社区营造组学生到土沟村协助社造工作,学生可从做中学,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努力,也希望带给农村社造不一样的新元素。

92年9月第一批南艺大学生来到土沟村,展开他们与众不同的新生活。

曾旭正要求进驻土沟村的学生,不能抱着只是来“作作业”的心态,而是要变成社区的一部分,有着像土沟村民的思考模式,才能做出最符合村民需要、最能反映出这块土地特色的作品。

20出头岁数的年轻小伙子们抱着学院派的理想,和当时年近8旬的老农民激荡之下,出现了第一件作品。接下来村长家的废弃猪舍改建成艺术味十足的“土沟ㄟ客厅”;“平安竹仔脚”聚落空间改造计划更是让艺术作品走进居民的生活空间,农村聚落出现连都市中也少见的“新生活美学”。

协会与南艺大学生选定只有29户人家的竹仔脚聚落,推出“平安竹仔脚-聚落生活空间艺术改造行动”,以墙壁、庭院、大树下等地为重点,为参与的居民量身打造屋外的居家生活空间;并邀请艺术家殷家辉制作壁画、石雕家侯加福制作象征平安的蜗牛石雕。

喜欢和人讲话的包阿嬷,指着经过营造的庭院说,以往没想过要怎么利用屋子旁的这片空地,现在每天都有人来串门子,来参观的游客如果愿意坐下聊聊,她也会泡茶给他们喝,生活更热闹、更开心了!

其实,外人如果选对时间到竹仔脚绕一圈,会有喝不完的现泡热茶,也会发现土沟村民热情好客的一面。

南艺大学生舍弃一般学生习惯的都会生活而住到农村,也宁愿比其他同学多走一大段通学路程,就是为了让思考模式更在地化。经过1、2年时间,他们几乎认识每个村民,比自己家乡还要熟,说他们是半个土沟村民,一点也不为过。

“村民们讲话好直接,只要不喜欢我提出来的概念就会马上打回票,完全不留情面!”、“刚开始还常常掉眼泪呢!不懂为什么自己所学多年的专业会比不上老人家的一个感觉”,驻村学生杨涵雅这么说。

不过,才短短1年,她已抓到与他们相处的诀窍,看她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里,一见到人就会互相喊上几句话,如果用走的,可能在村里短短100公尺的距离,要走1个小时。

她说,现在每个阿公、阿嬷都会邀她进屋喝茶、吃东西、聊一聊,甚至可以每天到不同的家庭吃晚餐。其实从村民的角度来看,一开始也不习惯这些毛头小子到村里弄些看不懂的东西,但熟悉之后,这些学生也都成为他们的宠儿。

外号“小黑”的吕耀中,是南艺大首批进驻学生的代表人物,也可说是“白老鼠”,刚报到时要付出的耕耘,不是同龄学生可以想像。但两年后,他不仅为自己拿出漂亮的毕业成绩,还替学弟妹们奠下深厚根基,至今驻村学生已到第6届。

吕耀中退伍后,与求学时期的指导老师陈永兴、下一届的驻村学妹徐佳伶决定一起回到土沟村开设计公司,当时引来许多外界狐疑眼光,连台南县税务局都曾怀疑是空壳公司,派人前来访查。

这家被稻田围绕的设计公司,开张两年来不仅业绩正常,作品还在去年获得第1届空间母语建筑奖金奖肯定。

吕耀中说,土沟村是很美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反而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而且比在大都市里开公司省下不少租金成本。

在吕耀中等人的影响下,还有南艺大的驻村学生准备回到土沟村开业。为土沟社区营造打造不少石雕作品的侯加福,也在土沟村置地,由驻村学生帮他设计建造一间造型独特的住家兼工作室,成为竹仔脚部落第30户居民。

张佳惠说,以往土沟村民被人问到“你住哪里?”,往往只会回答“新营附近”、“白河旁边”或者“嘉义再往南一点点”,现在多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住在土沟村”,不怕人家不知道。

其实,他认为,最宝贵的还是过程,看到了村民从冷漠到支持、南艺大的学生们也在学习中成长、使土沟村传统的农村文化得以传承、甚至发扬,大家都为自己留下独一无二的纪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