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除孕妇外,其他人口感染E型肝炎的致死率与A型肝炎类似,怀孕第三期的孕妇感染E型肝炎时,其致死率有报告达20%。 E型肝炎的诊断是借由临床及流行病学上的资料并经由血清学方法除去其他肝炎致病原。在研究实验室已可使用数种检验方法,包括侦测IgM及IgG的enzyme immunoassays及Western blot assays侦测血清及粪便中RNA的PCR;及侦测抗体的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blocking assays。

(二)致病因子

E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球形、无套膜、单股RNA病毒。在感染急性期的初期可在患者粪便中发现32至34 nm大小类似病毒状的粒子。

(三)发生情形

1、E型肝炎病毒流行区包括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苏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索马利亚、墨西哥及中国大陆。通常E型肝炎流行多因水污染引起,但散发性病例及与水污染感染似乎无关连之爆发流行事件亦曾报告。E型肝炎侵袭率以年轻人及中年人最高,通常男性感染率较高。儿童及老年人发生E型肝炎的情形较不常见。

2、台湾病例概况

台湾于2005、2006、2007年分别通报71、72及94例病例(共237例),确定病例分别有21、10及12例(共43例),每十万人口确定病例数为0.10、0.05及0.05。2005~2007年确定病例之流行病学分布如下:

(1)性别:男性36例(83.7%),女性7例(16.3%)。

(2)年龄:

年龄 0-9岁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岁以上
病例数 0 0 5 6 9 11 4 8

(3)月份:2005至2006年平均以3、4月较多。

(4)地区:2005至2007年以台北市8例、台北县7例较多,其次为桃园县6例,其他各县市分别为0-5例。

(5)目前病毒性E型肝炎多为散发性病例。

(四)传染窝

人类;黑猩猩、马来猴、猕猴、黑獠狨(tamarins)及猪亦可感染。

(五)传染方式

E型肝炎主要借由粪口途径传染,藉由受污染的水传播最常见,另人与人之间的粪口途径感染亦可能发生,虽然在爆发流行时家户内的二次感染不高,最近研究显示E型肝炎可能为人畜共通传染病。

(六)潜伏期

15~64天,平均潜伏期从26~42天。

(七)可传染期

尚不清楚,但有可能与A型肝炎类似。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不详,50%感染者无黄疸症状,黄疸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怀孕第三期的孕妇感染时较易发生猛爆性疾病。尚不明白为何E型肝炎高感染群体在年轻人,而在相同地区,其他肠道病毒却多半感染婴幼儿。

(九)病例定义

1、临床病例:发烧、全身倦怠、恶心、腹部不适、黄疸、并经医师怀疑为病毒性E型肝炎。

2、实验室诊断:血清E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EV)阳性。

3、确定病例:合乎临床病例定义且经实验室证实Anti-HEV检验阳性。

预防保健

加强卫教,重点需在粪便处理、环境卫生、便后及处理食物前需充分洗手,预防粪口途径传染

治疗照护

基本上急性E型肝炎应会自然痊愈,只要一般支持性疗法即可,并无特殊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