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电影1895 勾起新竹人历史记忆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市8日电)新竹市十八尖山赏花月3月展开,不过,这里除了是休闲好去处,也和1895乙未战争有关。在十八尖山下东南街执业的牙医师温建中,看了电影“1895”后,积极寻访历史踪迹。

53岁的温建中,是道地的客家人,虽然平日忙于牙医师工作,但闲暇之际,对乡土历史的研究也很感兴趣。他说,电影“1895”上映后,在网路上引发不少年轻人热烈讨论,而他就住在十八尖山附近,因为地缘关系,更有深刻感受,进一步翻查资料后发现,电影描述的场景,其实近在咫尺。

电影“1895”是台湾首部客语发音的电影,描述甲午战争后,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客家青年抗日事迹。剧中率领“敢字营”的姜绍祖,出生于新竹县北埔,如今列为一级古迹的“金广福公馆”,是他的曾祖父姜秀銮所创建,而金广福旁的“天水堂”,就是姜家的故居。

温建中说,新竹和彰化在当年都是设有厅城的重要据点,所以1895的主要战场就从新竹的十八尖山一路南下到彰化八卦山。在那个年代,十八尖山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枕头山(如今的动物园一带)更是军事制高点,也是电影中姜绍祖等人与日军激战厮杀的战场。

他说,姜绍祖当年在如今的东门城及火车站等处与日军厮杀,因为没有后援,退入枕头山的竹林中,后来逃入山下黄氏大宅,因弹尽援绝,遭日军逮捕,被抓入监狱,最后服毒自尽。

电影中不仅描述这段历史,也呈现姜绍祖于临终前在墙上写下的自挽诗“遑戍孤军自一支、九回肠断事可知、男儿应为国家计、岂可偷生降敌夷”,表明热血男儿为抵御外侮,宁死不屈的决心。

温建中说,1895抗日行动历经3个月,但延续了15年才静止,这份台湾保乡卫国的情操是不分闽、客、原住民。1895的故事,发生在他曾祖父的世代,看了这部电影,让他认识历史,感受台湾这块土地的可爱,也感受祖先不分族群、团结一心、保家卫民的情操。

除了牙医师的身份,喜欢走路的温建中也是新竹市行人优先协会的常务理事。他建议,大家应该多走路,除了节能减碳、强身健体,更可以关心周遭历史,像是东门城、枕头山、十八尖山、虎头山(建华国中后方)、五步哭山(即金山面,科学园区附近)等,都有1895乙未战役的历史足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