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应达中医:中医方剂各论(第十三章)润燥之剂

李应达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4月25日讯】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乃肺与大肠阳明燥金之气也。金为生水之源,寒水生化之源绝,不能溉灌周身、荣养百骸,故枯槁而无润泽也。或因汗下亡津,或因房劳虚竭,或因服饵金石,或因浓酒厚味,皆能助狂火而损真阴也。燥在外则皮肤皱揭,在内则津少烦渴,在上则咽焦鼻干,在下则肠枯便秘,在手足则痿弱无力,在脉则细涩而微,皆阴血为火热所伤也。治宜甘寒滋润之剂,甘能生血,寒能胜热,润能去燥,使金旺而水生,则火平而燥退矣。

1、炙甘草汤 (仲景)

主治: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咳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组成: 甘草(炙,四两)、生姜、桂枝(三两)、人参、阿胶(蛤粉炒,二两)、生地黄(一斤)、麦冬(去心)、麻仁(研,半斤)、大枣(十二枚。)水酒各半煎,内阿胶烊化服。

方义: 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圣济经》云:津液散为枯,五脏痿弱,营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麦冬、阿胶、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2、麦门冬汤 (《金匮》)

主治: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组成: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粳米(三合。)

方义: 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喻嘉言曰: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用寒凉药而火反升;徒知与火相争,知母、贝母屡施不应,不知胃者肺之母气也。仲景于麦 冬、人参、粳米、甘草、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用以利咽下气,此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3、滋燥养荣汤

主治: 治火烁肺金,血虚外燥,皮肤皱揭,筋急爪枯;或大便风秘。

组成: 当归(酒洗,二钱)、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炒)、黄芩(酒炒)、秦艽(一钱)、防风、甘草(五分)。

方义: 此手太阴、足厥阴药也。前证为血虚而水涸,当归润燥养血,为君。二地滋肾水而补肝,芍药泻肝火而益血,为臣。黄芩清肺热,能养阴退阳。艽防散肝风,为风药 润剂(风能生燥,艽、防味辛能润,)又秦艽能养血荣筋,防风乃血药之使(吐血、治崩,皆用为使;)甘草甘平泻火,入润剂则补阴血,为佐使也。

4、润肠丸 (东垣)

主治: 治肠胃有伏火,大便秘涩,全不思食,风结血结。

组成: 大黄、归尾、羌活(五钱)、桃仁(研)、大麻仁(去壳,一两。)蜜丸。

加减: 风湿加秦艽、皂角子(烧存性用。)

方义: 此手足阳明药也。归尾、桃仁润燥活血,羌活搜风散邪,大黄破结通幽,麻仁滑肠利窍。血和风疏,肠胃得润,则自然通利矣。

5、滋阴降火汤 (《沈氏尊生书方》)

主治: 咽喉干燥,口渴,咳嗽,嗄声

组成: 生地黄(ㄧ钱半)、当归(二钱半)、白芍(二钱半)、白术(二钱)、天门冬(二钱)、麦门冬(二钱)、熟地黄(二钱)、 陈皮(ㄧ钱半)、知母(ㄧ钱) 黄柏(ㄧ钱)、炙甘草(ㄧ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