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今天的台湾英雄:林荣耀放下身段扎根科教

人气: 15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10日电)75岁的中研院院士、台大生化所荣誉教授林荣耀,多年来与参加国际科展学生一起挤经济舱、睡双人房,下乡巡回宣传“如何做好科展”。他笑说“我是院士,却忙这些鸡毛蒜皮事,也曾挣扎过,但我放不下”。

林荣耀不久前获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推荐、教育部核定颁发三等教育文化专业奖章,理由是“推展教育、促进国内外教育文化交流有特殊贡献”,而不是一般人认为中研院院士较可能获得推荐的“提升学术水准有显着贡献”理由。

不是说林荣耀的学术成就不高,而是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台湾学子多次在美国国际科学展览竞赛 (ISEF)发光发热。

谈起一头栽进台湾科展教育扎根的缘起,林荣耀说,他在国科会生物处处长任内,有一天从台北搭火车到新竹清华大学演讲,在火车初遇当时已卸任的科教馆馆长田长模,两人话语投机,下车前田长模邀请他担任全国科展评审,他随口答应。此后20多年,他对台湾科展教育扎根工作付出极大心力。

虽然早在国科会生物处长任内就与科教馆结缘,科教馆也多次邀请他担任国际科展评审召集人,但因公务繁忙,直到卸下公职,重回台大任教后,科教馆1993年才如愿邀请到林荣耀指导参加ISEF国际科展的学生,建立参加国际科展学生选拔制度。

早在1982年,科教馆就开始派学生参加ISEF国际科展,到1992年止共参加11届,派出36人次,获得16 项大会奖、27项大会特别奖;从1993年到2008年止,派出124人次,获得1项英特尔(Intel)青年科学家奖(ISEF首奖)、8项类科首奖、65个大会奖及94个大会特别奖,成绩大大提升。

早期参加国际科展成绩不稳定其来有自。林荣耀说,之前选拔参加国际科展选手,都是直接从全国中小学科展中选优秀选手参加,实验器材、指导老师都用高中现成有的,比各国选手参加ISEF的科展作品相较,别人用的是大学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指导老师是顶尖的大学教授,高下立判。

为提高参加国际科展选手水准,林荣耀订定严格的国际科展选拔标准,将顶尖的大学师资引进科展评审团,同时与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商量使用中研院的实验室做实验,选手出国比赛前1年,每个周末都要集训,慢慢才将台湾选手参加ISEF国际科展的成绩拉上来。

林荣耀说,除了实验器材、师资提升外,特别严禁靠父母、师长关系成为国际科展选手,一切都是公开、透明。“不过,父母是权贵,小孩真的聪明时例外”。

他想起前主计长韦端(后改名韦伯韬,现任台湾烟酒公司董事长)与前中视董事长郑淑敏的女儿韦韶明,就读台北市金华国中三年级时代表台湾参加1999年ISEF科展,得到生物类科首奖。“她一个小女孩对着评审团滔滔不绝解说,评审团离开时,她又主动拉了评审团主席回来,再讲解一次给他听”,“当时,我就知道韦韶明会得大奖”。

参加国际科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进而提升国家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人类福祉,因此,林荣耀说“题目一定要有原创性,不能Me too”。题目订好后,“动手去做”,比其他所有一切更重要。

林荣耀表示,实验是科学之母,所有经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都必须禁得起挑战,反复不断实验、检讨数据、讨论变因,都是做科学研究必经之路。虽然评审提问只占科展作品评分的35%,“其实却是代表100% ,没亲手做实验,与结果零是同样意思”。

林荣耀喜欢指导学生如何做科展,但也曾有过挣扎的时候。1996年他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就挣扎颇大。

他笑说,“当时的想法是杀鸡何必用牛刀”、“怕被人家笑,都忙一些鸡毛蒜皮事”。不过,想到许多大学教授都是在他的号召下,不辞劳苦指导参加国际科展的选手,他就一直做,做到现在。“教育文化专业奖章应该颁给所有指导教授才对,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科教馆实验组辅导员陈香微说,林荣耀虽贵为中研院院士,但至今14次担任出国随团指导教授,不分教授、选手,每次都是坐经济舱、睡双人房,完全无私付出,得奖实至名归。

问林荣耀指导学生参加国际科展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他说,学生领奖时,司仪明知大会规定名册上的参赛国籍为“Chinese Taipei”,却仍喊出“Taiwan”。还有就是每年都有就读大学的培训选手,抽空回到培训营,指导培训中的学弟妹或分享经验,“让我感到台湾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至于何时才会卸下重任?林荣耀说,现在已欲罢不能,“会做到做不下去为止”。980610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