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
日前,余英时先生获颁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克鲁奇”(Kluge)人文学科杰出成就奖,是为中国知识界盛事。一时风行景从,文盈天下,国内外学界著者论述余先生卓越成就者在在皆是。笔者本不欲赶此时髦,寻思等过了这段热潮后,将来有机会再从容撰文,谈谈自己眼中的余英时。这并非矫情。以自己对余先生的了解,想必他正以其屡次提及的“平常心”看待获奖。然而不久,挚友编辑来电嘱托,竭...
国会选举与外交政策历来以内政为竞争主轴的美国国会选举,今年一反常例,外交成为热点。伊拉克战争变成共和党的滑铁卢,大象铩羽而归,两院多数党地位顿失。毛驴顺势而起,民主党一举拿下参众两院。美国选民彩笔一挥,国会山政治地图由红变蓝。
在未来的历史书上,也许会记载:公元2006年10月9日,在东北亚朝鲜一角的地下,一声闷响,犹如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刺,它宣告了一个脆弱平衡的后冷战时代的终结。一个走投无路政权的狗急跳墙,拉开了一个战乱时代的序幕。
此外,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民间思想界,除了对狭隘民族主义的犀利抗击外,恐怕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某些客观和穷根究底的探讨:民族主义何以如此强劲?溯源于何处?对这些问题,海内外有些研究也不是毫无成果的。虽然民族主义在当下中国,确可迳直称之为“单刃毒剑”,确是自由主义的主要对手,然在近代历史上,恰如对此感受颇深的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一九○九—...
在现代世界,如此清晰地把文明与野蛮一劈为二的象征,莫过于多事之秋九月里的两个很接近的日子: “9.9”,“9.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陈寅恪热”为契机,在中国学术界与思想界,自由主义浮出水面,并很快成为主导性倾向。这一精神氛围,并不局限于学院高墙之内,而是泛化到了整个知识界。在部分作家和文化人的自然流露的精神状态里,也能感受到其潜移默化的踪迹。自那时至今,自由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
中国共产党,已届八十五岁。为它诊断和算命者,络绎不绝。有言其气数已尽,亦有言其气数未绝,聚讼纷纭,莫筹一是。其实,气数也者,模糊玄虚。何谓气数已尽?何谓气数未绝?除非中共已然崩溃,否则,面对当下的任何事实,二者均可自我辩护。是故上述正反两方向的判断,既难证实,亦不可证伪,不如弃之,转向另类观察。
一、经济学成就一个创立学派并在世界前沿研究的经济学家,一个少年时代就以一篇文章震动中华的呐喊者,一个系狱十年的政治犯,一个积极推动中国宪政演化的思想者,一个在晚年皈依耶稣的虔诚基督徒,这五种身份,重合在一个人身上,其概率极小,几乎等于零。倘若能它真的发生,则可能是一桩奇迹。
1989年六月五日,上海。一个灰朦朦的早晨。我坐在赴机场的汽车内,绕过重重叠叠的路障,目睹满街疮痍,遍地狼籍。由于交通瘫痪,路上居然屡屡见有骑自行车并扛车跨路障的去机场的旅客。
1989年六月五日,上海。一个灰朦朦的早晨。我坐在赴机场的汽车内,绕过重重叠叠的路障,目睹满街疮痍,遍地狼籍。由于交通瘫痪,路上居然屡屡见有骑自行车并扛车跨路障的去机场的旅客。我的车左奔右突,总算抵达了虹桥机场,登上去美国访学的飞机。从机窗回望家园,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这50天来亢奋的呐喊声和昨晚香港电视录像上的子弹爆裂声……反观机舱之内,乘客寥寥无几,神情萧...
最近以来,“中国崛起”这四个字,在全球甚嚣尘上,震耳欲聋。而本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则被一些人看作是为“中国崛起”举行的剪彩仪式。为此,中国甚至还奉上了一份162亿美元的厚礼,出手不可谓不阔绰。然而,未曾料想,这一“剪彩”,居然失了“彩”头,而触了霉头。当布什在白宫草地致完欢迎词,胡锦涛正准备发言时,一位华裔女士,突然“崛起”于记者群中,高声用英文喊...
果然是盛世的中央大会,会前就有不少响动。我的一些在国内的朋友,今年比往年更早得聆喜讯,离两会召开还早,他们就提前高升,获得了部长级或副部长级被保护的待遇,天天有警卫在楼下站岗,出外还有专车护送,无须自己掏钱乘出租。看来,称“胡温新政”格外关心弱势群体还真不假。谓予不信,请看对刘晓波、余杰、张祖桦….等这些“无业游民”的弱势者,以及胡佳、温海波、欧阳小戎、马文...
这个孱弱的青年,内倾的青年,二十出头就开始变得驼背的青年,他最主要的思想贡献,就是在铁桶一般的封闭中国大陆内部,开启了当年的异端思想——人权意识。当大批的黑五类及其子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迅速陷入死亡,仅仅因为出身而死于无妄之灾,当被枪杀的,被棍棒打死的,被捆绑了推到河里淹死的,被活埋的,被害死后还不见尸首的事件如潮涌来,有如一场鼠疫时,当遇罗克自己也饮弹死去时...
“2006年海外华人新思路”佛州研讨会日前于佛州大迈阿密Pembroke Pines市圆满举行。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观察》网站 主编陈奎德教授及另外四位在美不同领域享有名望的著名华裔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嘉宾,与来自台湾、大陆、香港及西班牙、古巴等社团的近70名中西人士一起,共同探讨了在中共的暴力统治及武力威胁下海峡两岸之现状,及中国和平走向民主未来的新...
一、蒋经国何以解禁?1987年7月14日,台湾的威权主义统治者蒋经国总统突然发布命令,宣告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自7月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该命令的核心为解除党禁、报禁,即正式承认反对党存在的合法性,正式承诺民间可以独立创办各类媒体,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从而结束了国民党赴台38年来对台岛一直实行戒严的历史。这是台湾政治史上划时代的一步。从此,台湾...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由于一本传记《陈寅恪的最后20年》在中国大陆一纸风行,中国社会对于已去世多年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学术和人品产生了极大兴趣。过去,陈寅恪虽然是一位蜚声中外学界的大学者,但其声名从未越出过学院的门墙之外。然而随着该书以及其他有关陈寅恪的文集和相关文献出版,他的声名越出学院围墙,广为传播。虽然北京当局的报刊所刊此类文章并不算多,但在知识界内部...
上世纪下半叶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知道梁实秋其人者,泰半是由于鲁迅。因为鲁迅一纸斥骂梁实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文章,被国家教育主管当局选进了中学课本,于是梁实秋先生借鲁迅之笔,摇身而变成了非人。但梁实秋自己,在鲁迅过世后,仍口口声声称之为“鲁迅先生”,并推举鲁迅的杂感文字当代无人能及。他虽然反击鲁迅对自己的挖苦,却承认“一个能写好文章论战的如鲁迅先生是...
前不久,笔者应邀前往台湾参观“三合一”选举,感触良多。
高智晟其人
张佛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政治系教授,是胡适等主办的《独立评论》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所撰写的专著《自由与人权》实际上已成为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知识界的经典。
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是林语堂用以自况的一副对联,以它来笼罩林语堂一生,应当说是恰如其分的。作为一位以中、英文双语写作而名家的人物,林语堂,严格说来不是一位学院派思想家,而是一位情趣广泛驳杂、哲思随处流露、文笔生动通俗的作家。他的旨趣不在理论探究,也从未系统论述过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但他的笔锋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生气勃勃的自由精神。在上世纪中...
几天前,包括美国财长史诺、联准会主席葛林斯班、美国证交会主席考克斯等美国财经班底约40人,与中共财经班底召开了中美经济联合会,中方则包括人行行长周小川、财长金人庆等约50人。两国财经班底几乎全数出马。
共有约 191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