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中的新三國演義

周航(芬蘭)

人氣 8
標籤:

聯合早報2月3日評論文章:新世紀的到來并沒有給世界帶來什么和平福音,世界經濟形勢的不明朗只會加劇几大勢力明爭暗斗,21世紀將是一個更加“忙碌”的世紀。

  美國自然還是龍頭老大,它最擔心的也就是如何才能保持住這個說一不二的地位。現在有條件或潛在條件動搖美國霸主地位的還有歐盟、俄國和中國三家。歐盟各國至今還是一人一把號,獨奏水平還不錯但聲音偏小,合奏起來卻又不靈。反正歐盟与美國在利益上的直接分歧不大,在歐盟有朝一日也能達到“書同文,車同軌”以前,恐怕也只能被當成一個“盟”而不是一個“极”來看。所以這21世紀的大部頭作品最可能應當是美俄中的新三國演義。

  如果給這部書的三個主角排個座次的話,雖然美國至今還是穩坐第一把交椅,但這第二、第三怎么排則大有講究。美國要的是獨霸天下,中俄要的至少是鼎足三分,這里涉及的利益衝突太大,中俄三分而立的意愿是和美國一手遮天的想法格格不入的。既然中俄是美國霸業上的絆腳石,美國就必須把這兩個對手除去。布什熱衷的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就是掃除障礙的頭一步。中國好像還沒有對美國本土進行常規軍事打擊的能力,俄國在今日的內憂外患中這方面的水平恐怕也是有限得很,一旦唯一還能讓美國知道什么叫害怕的核威懾也沒了,后過則不堪設想。

“老二”成為打擊目標

  中俄都需要時間韜光養晦,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但老大是以對方的實力确認對手的。老二因最有可能“副轉正”而通常被盯成打擊目標;而老三卻更有可能在老大、老二的“主副之爭”中坐收漁利,在相對好得多的條件下發展自己。

  在這三方的競爭中,美國只是簡單地“保一”即可,而中俄則在共同的“抗一”中又要“爭三望一”才更能對自己有利,這可以看作是中俄現階段合作中的競爭之一,因為同是人在矮檐下的中俄也不可能真心地站在同一條戰壕里。

  俄國在這一時刻的表現非常高明:普京先利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事件造成弱勢的跡象,再利用中國為解決台灣問題和基本國防需要現代化裝備的机會,大量對華售武,把中國推到了老二的地位去頂美國的壓力,自己名利雙收。普京在作出上述舉動的同時,一方面又拉出了要和美國較量爭一口气的架式,又要打造航空母艦,又要海軍重返大洋,看似矛盾,實极有見地。

  值得指出的是,韜光養晦并不等于凡事退縮,在這三角關系中,只有老二加上老三的實力之和与老大相差不遠,或超過老大時,老三才能得到老大的尊重,才能有去爭漁利的資格。相反,如兩者之和還較老大相差太遠時,則將難逃“一勺燴”的命運了。其結果將是老三不得不將自己同老二綁在一起聯手抗敵,造成一邊倒的被動局面,而失去獨立發展的机會。所以在适當的條件(有利可圖)下顯示一下實力,既能獲得在某一領域的眼前利益,又能獲得長期的漁翁之利。

應善用美俄之爭

  如果中國對俄國也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放大俄國示弱中示強的舉動,利用俄美在國家導彈防御系統上的矛盾(這是俄國的命門),把俄國推回到老二的位置上,再次利用俄美之爭,中國將重獲改革開放的前10年那樣的有利局面,而不會再像蘇聯紅旗倒了以后那樣自己獨當一面,得以騰出手來專心發展。

  普京不愧是一個精通對抗學的高手,在靠示弱把中國推向前沿的同時,也能用戰机衝撞美國航母,在波羅的海部署核武(真的假的倒無所謂,意思到了就行)等“挑舋”行為向美國示強,以提醒美國不要忽視俄國的存在,使美國對俄中可能的聯手有所顧忌,不得不將一网打盡改為一手打一手拉的對策,從中美較量中獲利,以為其重振大國雄風贏得時間与條件。

  這部21世紀的三國演義將是三方在各方面的較量,而另兩位又都是對抗專家。中國只有在心理上也具有對抗意識,以“胜為貴”,“利為貴”為指導思想,才能擺脫現在“和為貴”的戰略思想所帶來的被動局面。中國在這10年里處處小心謹慎,還是落上了“中國威脅”的名聲,既沒有得“名”又沒得“實”。一切鐵的事實証明這“和為貴”以及什么“互諒互讓”的單方面善良愿望在國際關系中是多么的無用。每次在對手的既成事實面前,只在口頭上“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而無實質上的行動,會刺激對手更加得寸進尺。

  中國只有在外交中放棄這种腐儒心態,也像對手那樣,一切從國家和民族的切實利益著眼并付諸行動,才有可能掌握主動,成為最后的胜利者。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