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否為恐龍的后裔?

人氣 85
標籤:

【大紀元2月27日訊】前不久,美國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巴克在一所大學里舉行講座時,發出了一個惊人之語:恐龍,并不是像我們所想象的已經滅絕,現在它們還在天空飛翔!此語一出,舉座震惊。其實,這是20世紀70年代古生物學界爆發的那場論戰的延續。當然也是羅伯特‧巴克畢生研究的最終成果。《生活時報》詳細報道了關于恐龍分類的爭論。

恐龍是什么樣的動物

國際古生物學界在20世紀后半葉,圍繞著恐龍是不是熱血動物、恐龍是否已滅絕展開了一場論戰,認為恐龍不是變溫的冷血動物而是恒溫的熱血動物。這一學說的提出,改變了古脊椎動物學上的許多陳舊提法。有研究者認為恐龍并未滅絕,鳥類就是恐龍的后裔,由此提出鳥与恐龍在分類學上應列為同一個綱。此外,對恐龍的生態及生活習性也提出了新的看法。難怪有人說,熱血恐龍理論的出現,是古生物學上的一場革命。

其實,對恐龍化石的研究已經有160年左右的歷史。“恐龍”這一名稱最早是由英國的古生物學家歐文在1842年創建的。

人們把恐龍描繪成像蜥蜴那樣的動物,這种觀念為恐龍的滅亡提供了口實:在物种演變的競爭中,恐龍因其懶惰、遲鈍,總之因為它是低級動物而輸給了哺乳動物,于6500万年前滅絕了。

這种觀點直到20世紀60年代,一直在人們的看法和科學家的見解中占支配地位。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奧斯特羅姆在研究了一塊1964年出土的恐龍化石后向傳統學說發出了挑戰,他認為,恐龍非常善于捕殺獵物,因此,它必定是一种動作非常敏捷、非常活躍的食肉動物。

1969年他大膽地提出了看法,反對把恐龍看成是冷血和呆頭呆腦的爬行動物。作為學生的巴克,認為老師奧斯特羅姆言之有理,于是決定對恐龍的生活方式親自進行調研。

到底屬冷血還是溫血

巴克以分析恐龍標本為起點。恐龍的標本那時都做成像蜥蜴:前腳都向外張開,長著一個拖地的大尾巴。在他完成為期兩年的對恐龍解剖學研究時,他深信標本的這种姿態是完全不對的。他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恐龍跟大象一樣是哺乳動物,并能夠調整体溫,動作迅速。

這一觀點馬上就贏得了支持者,他們認為這也是一個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想法。与此同時,巴黎大學的里克萊通過另一种的途徑,几乎与奧斯特羅姆同時獨立地作出了相同的結論。里克萊在研究了多种典型的化石和現代動物骨骼的內部构造后,于1969年提出,從生理學上來看恐龍更近于哺乳類動物而非爬行類。

1968年獲得耶魯大學碩士學位的羅伯特‧巴克對這种新的思想作了全面的探索,他進一步提出:“如果恐龍真是行動緩慢的一堆冷血的肉,那末它怎能在數百万年中征服那些行動迅速的溫血動物呢?”由此,他挑起了一場關于恐龍是溫血動物還是冷血動物的大辯論。

積极尋找証据

盡管這場辯論引起了傳媒對恐龍見解的注意,但巴克的論點,就像他后來的許多工作一樣,沒有被他的同行們輕易地接受。事實上,他關于恐龍是溫血動物或吸熱動物的理論,使他成了少數派。但他不顧一些同行的反對,仍努力尋找能証實他論點的有力証据。

直到1984年,他發現了一塊支持他關于恐龍是溫血動物論點的化石。這塊化石顯示恐龍走動速度很快,它捕捉獵物時的速度可与今日的食肉動物相比,這种速度只有能夠保持体溫不變的動物才能達到。另外,恐龍有巨大的肋骨架,這就是說恐龍有巨大的心臟,這是快速新陳代謝的先決條件。這也是支持巴克關于恐龍是溫血動物之說的一個証据。

鳥類与恐龍有關系嗎

巴克相信,恐龍不僅不習慣于海上生活,而且也沒有滅种。1975年,他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大膽宣布:“有証明顯示恐龍從未滅絕,仍有一种族活著,這個种族我們稱之為鳥!”

盡管巴克提出的理論大的原則符合今日的科學思想,但在當時,他的同僚們并非都接受他的這些新理論。有些人認為他的理論還不夠嚴謹,結論過于簡單,否定過多,甚至覺得有些稀奇古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戴爾‧多德遜甚至認為巴克關于疾病蔓延是導致恐龍死亡的原因是荒唐的,他說,這种認識是“离開了知識山峰而陷入了猜測的深淵”。但另一些人則把巴克看作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們認為,巴克提出的許多理論最初看來令人怀疑,但后來都被証實是完全正确的。

鳥類是否源于恐龍

1998年3月,美國古生物學家宣稱,他們發現了鳥類源于恐龍的証据——1995年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的鳥類化石具有恐龍特征。

對鳥類是否起源于恐龍,我國科學家近年來也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科院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董枝明研究員說,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遼宁省西部地區發現了大量早期鳥類化石,包括孔子鳥、中華龍鳥、原始祖鳥、遼宁鳥等,為解決這一爭論帶來了“曙光”,但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而是使鳥類的起源和進化變得更加复雜模糊起來。鳥類的真正祖先,應該到更為古老的地層中去尋找。

1999年6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的侯連海教授和周忠和博士,同國際著名鳥類學家一起在英國《自然》雜志上撰文,他們通過對新發現的一個孔子鳥類群——杜氏孔子鳥的研究証明:鳥類并非起源于恐龍。

与此觀點相反,我國青年學者徐星、汪筱林和吳肖春在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認為,有証据表明鳥類很可能起源于一种形態上非常接近于馳龍的小型獸腳類恐龍。

恐龍是否還存在

長期以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恐龍是在6500万年前左右被一顆大隕星撞死的。但實際上,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關于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較富于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小行星撞擊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發現了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又進一步証實了這种觀念。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种小行星撞擊論持怀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气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种理論無法解釋為什么只有恐龍死光了。

巴克認為,疾病是導致恐龍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恐龍并未因此而滅絕。看來,人類要真正揭開恐龍的系列之謎,還有待于科學家們利用更多的恐龍化石做出科學的結論。


    相關文章
    

  • 巴基斯坦發現七千万年前恐龍化石 (2/25/2001)    
  • 恐龍骨化石 在巴基斯坦也被發現 (2/25/2001)    
  • 英國研究避免小行星撞地球 (2/24/2001)    
  • 阿根廷發現四十米長七十吨重的恐龍化石 (2/24/2001)    
  • 巨型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生物滅絕 (2/24/2001)    
  • 《科學》雜志報告:天降浩劫造成恐龍絕种 (2/23/2001)    
  • 阿根廷新發現化石 稱是世上最大恐龍留下 (2/23/2001)    
  • 兩次大撞擊造成地球生物滅絕? (2/23/2001)    
  • 科學家用電腦模擬出侏羅紀時代恐龍獵食方式 (2/22/2001)    
  • 深圳查獲走私400枚恐龍蛋化石 實屬罕見 (2/17/2001)    
  • 阿根廷發現真正的“侏羅紀公園” (2/16/2001)    
  • 名副其實[侏羅紀公園 ] 現世阿根廷南部 (2/15/2001)    
  • 阿根廷發現一億多年前恐龍化石 (2/15/2001)    
  • 距今1億年前的恐龍蛋化石賤賣400元 (2/7/2001)    
  •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展出了一具恐龍時代最凶猛的霸王龍的机器模型 (2/7/2001)    
  • 日本科技公司發明机械恐龍 (2/5/2001)    
  • 「白堊紀恐龍世界展」重現恐龍世界 (1/31/2001)    
  • 考古專家打假“茂名發現恐龍蛋蛋黃化石” (1/29/2001)    
  • 《NBA明星賽》卡特最高票連庄 (1/28/2001)    
  • 廣東茂名發現世界唯一的恐龍蛋黃 (1/22/2001)
  • 相關新聞
    廣東茂名發現世界唯一的恐龍蛋黃
    《NBA明星賽》卡特最高票連庄
    考古專家打假“茂名發現恐龍蛋蛋黃化石”
    「白堊紀恐龍世界展」重現恐龍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